各位尊敬的黨員黨友﹕
多得那偉大的「無形之手」令住屋租金節節上升,過去12年我已經搬遷了五次。上星期我搬進了一幢新界村屋—當然是「無添加」、無僭建的。搬屋令人疲於奔命,但一家人難得相聚一起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總有一種温暖的感受!經過整個星期的勞動,「塵埃落定」,現在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了。
我在執拾的時候,驚喜地發現一頁本黨於2006年10月6日發出的文件。該文件簡潔清晰地表達我們派人參加2007年特首選舉的理由。我們給公衆一個訊息,那就是要突破「小圈子」特首自動當選的宿命,造就一個有競爭的選舉。「有得揀,你至係老闆!」這個訊息讓大家可以勉強動員到足夠的跨黨派集體力量,來提名一位民主派的候選人。
當然我們一早便知道我們是不可能取勝的,但是我們依然認真地看待這個任務,包括製作多份政策文件、走訪各區、街頭活動、聆聽意見、記者會、抗議和電視辯論等。我們不可以自以為是,只需明白我們嘗試令一些本來不會出現的事情發生便是了!
下一任特首同樣是由中央內定欽點作結的,如果民主派要派人參加2012年特首選舉,今次的訊息會是什麼?
一個好的競選訊息要簡潔清晰、要令人感到參選人的真實可信,該訊息也須具說服力和對公衆而言是重要的。訊息不應該是抽離地「設計」出來的「口號」,候選人本身的價值觀、原則、經歷和識見都起著關鍵的作用。有關的訊息在凸顯自己和對手的分別同時,最好也能夠深入民心(入屋)。
還原基本步,我們必須認真地思考理由和定好訊息,試試貼近公衆所思所想去尋找公共論述的空間,我想,要「出師有名」、「先談議題」來確定合作的基礎就是這個意思吧!
若缺乏了可以牽動人心的共同目標,整個競選工程就難有主體的思想。在未有共同目標之前就去討論人選,是真的很需要謹慎處理的。各施各法、見步行步的選舉工程當然是可以的,但也不要怪責公衆及其他人士感受不到合作參選的意義呢!
公民黨應如何看待這次選舉呢?上週五的討論會有超過20位黨員參加,內容盡是原則性和批判性的探討。我察覺大家完全沒有用「擔櫈仔、剝花生、等睇戲」的心態去追求「觀賞指數」,而是細心、互動地思考怎樣才是此際公民黨應為香港做的事情。
執委會將安排全黨的退修會,繼續跟大家深入討論。
團結、共勉!
家洛
2011年8月1日

7月22日 – 公民黨公佈「替補機制」民意調查

7月22日 – 泛民交流系列—嘉賓﹕李卓人

7月29日 — 行政長官選舉討論會
7月18日 — NOW TV 時事全方位 – 論管治危機 (廣東話)
http://tinyurl.com/3o5t57c
7月30日 — 香港電台第一台《十萬八千里》,論歐洲極右主義(廣東話)
http://tinyurl.com/4xdgy9a
8月1日 — 香港電台第一台《自由風》,論泛民參與特首選舉(廣東話)
http://tinyurl.com/3u9c4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