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近日的新聞稍為平靜下來之際,我們的特首又燃起了新的話題,誓要再次拉低已沉痾不振的民望。
十年前,有謠言梁振英有興趣參選特首,已有不少關於他品格的負面批評。基於我的專業背景,凡事都講求程序及證據,我需要一些他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作為例子以佐證。
有趣的是,他朋友不多。 沒有太多人可以具體地指出他究竟做過甚麼,我聽過最「具體」的例子,是說如果中央下指令要他拘捕十個人,為安全計,他會拘捕一百個。當然,那不算證據。後來有一宗眾所周知的法院案例,法官裁定梁振英是一個不誠實的證人。嚴格來說,這仍可說是一名法官的意見,有待再觀察。
我對梁振英的保守作風早有心理準備,在政改議題上,從沒有對他抱有任何期望。但最少我以為他是一個聰明人,沒想像他可以愚蠢到這個地步。
他經常責怪傳媒及民主派不給他好日子過。其實他的盟友及「梁粉」已足令他經常陷入困窘,毋需敵人。最近,我逐漸意識到他根本毋需「梁粉」為他添麻煩,他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他總是在自掘墳墓。
比如連「吳得掂」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八月時亦已意識到需要淡化處理林慧思老師事件,但一周後梁振英又撩起戰火,在天水圍地區論壇內高調發言,下令吳克儉就林老師事件提交報告,進一步撕裂社會;行會成員張震遠及林奮強因醜聞纏身而辭職,特首反而要求向廉署投訴的人向兩位道歉,令人啼笑皆非。
這個月有更多例子,有傳聞梁振英正考慮委任馮煒光出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新聞統籌專員,若消息最終落實,這特首實在奇蠢。他的內閣成員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只能怪自己眼光與判斷,又怎能把責任歸咎他人?
在亞太經貿合作組織會議上發生的尷尬場面,缺乏外交經驗是對他最寬容的看法,梁振英完全不是亞基諾三世這老奸巨猾的對手。菲律賓人質事件的傷口三年後再次被撕開。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剛決定不發出免費電視牌照給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完全偏離一切原則,違反了早已公佈不設牌照上限的政策,違反了鼓勵創意產業的方向,違反了自由市場競爭的方針。王維基賣了寬頻準備了53億作投資,買地建廠房,挖角吸引業界精英,招聘了數百員工及已製作了數百小時的劇集(短短一集在網上試播已吸引70萬點擊),萬事俱備只待審批。廣管局 (現稱通訊局) 亦早在兩年前建議發出免費電視牌照。公眾一直在等得不耐煩,政府卻莫名其妙地拖延。最終在本周公布結果,只發牌給其他兩個申請者而不發牌給最有誠意及最積極的王維基,「一籃子因素」卻沒有一個解釋,更沒有上訴。
以上的種種事件,若「正面」來看,我終於找到一個多謝梁振英的理由。在爭取真普選期間,我們很難向普羅市民解釋「真」「假」普選的分別。為何我們堅持2017特首選舉不設任何篩選?現在我可以借用免費電視牌照事件說明:一班小圈子特權人士,認為市民沒有能力在不同電視台中作出選擇,認為市場只可容納四間電視台,所以行會內的精英為我們預先篩選了四間,政治絕對影響生活。最諷刺的是,政府說不接納王維基的申請是因為免費電視市場也要「循序漸進」,同樣詞彙出現在《基本法》第45條及第68條有關落實普選的條文中。是的,你可以等,終有一天會等到,但在此時,香港電視網絡已含淚宣佈要裁員320人。
我不知道你的想法如何,但有一段很長的日子,每當我下班回到家裡,看到電視機,我會不由自主的憤怒起來。我感覺到政府虧欠我們的實在太多,不容許電視行業間的競爭,令創意工業萎縮,浪費我們的時間。王維基問「香港仲有冇公義?」,我說不要混淆香港與香港政府,這政府不代表我。我們不能眼巴巴看著這政府一步步摧毀原有的香港精神,我們要化悲憤為力量,這星期天,下午3時,再遊行去!
余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