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初選時,列根利用了誇張嚇人的手法來製造對自己有利的論述。他講述一個芝加哥「福利皇后」(WelfareQueen)的「真人真事」,指她有本事向政府申領了15 萬美元的福利援助,擁有一部豪華的「福利名車」「凱迪拉克」(Welfare Cadillac)。原來,難以置信的「福利皇后」和她的「福利名車」均毫無事實根據,由始至終都是列根想像出來的,其用意在於刺激和強化選民內心對一些典型的「濫用福利人士」的負面情緒,進而突出列根決心打擊「過度福利主義」和「攞着數的移民大量湧入」的決心。明明是列根講大話,不少共和黨選民卻十分受落。傳媒也樂於複述「福利皇后」的故事和soundbite,彷彿編輯和記者皆以為觀感比事實更真實,都毫不猶豫地跳入弄虛作假的政治泥沼中。
奧巴馬vs.列根
移民和相關政策是另一個政治人物和傳媒擅於利用的選舉話題。2007 年6 月,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的一場電視辯論中,CNN 主播WolfBlitzer 突然請各人就「應不應該把英語定為美國的法定語言」表態。一條看似毫無爭議的問題,其實暗藏反移民和歧視少數族裔的信息。當時有一位候選人立即舉手贊成,為自己贏得一陣掌聲。誰不知,奧巴馬卻反客為主,敢於指出「這類問題是刻意設計來分化美國人民的」。他認為,每一個在美國生活的人都將會學英語,這根本不是問題所在。真正要問的,是政府怎樣制訂一套合憲合法、合乎情理的移民政策,而萬一讓法定語言這類問題來轉移視線,挑動了排斥情緒,就會「幫倒忙」(doing a disservice)。他要求大家聚焦在真正的問題上及捍衛美國的核心價值。最後,奧巴馬的發言贏得比前述那位候選人更多更大的掌聲,他的態度更得到其他候選人附和。(註)
當然,每個國家及地方必然有權就各地人口政策設計福利和移民措施,問題是,在芸芸的政治議題中,福利和移民政策一向都是燙手山芋,有理也未必說得清,因為當中涉及資源和身分的分配與再分配,不少政治人物都有意無意地挑動和刺激社會普遍存在的偏見,極右和民粹的政客更期望可以從煽動民情中牟取更大的政治本錢。海外港人對這些排他情緒和言論不應感覺陌生,也應更能體會到煽動民情是頗容易的,反而要回歸理性便困難得多。
地緣與血緣
地緣(jus soli)和血緣(jus sanguinis)一向是為人接受用以確立公民身分的原則。前者指以出生地作為確立公民身分的必要和充分條件,後者則以父或母的公民身分為依據。可是,地緣和血緣的原則都有其缺點。在全球化的大勢所趨下,愈來愈多地方採取較開放且富彈性的移民和入境政策。最進取的例子可算是歐洲聯盟27 國,在法律上,市場一體化和歐洲整合過程讓所有歐盟成員國的公民享有跨國籍的「歐盟公民」身分(EU citizenship),在聯盟內有自由流動、工作、投資和定居的權利。此外,不少國家將公民身分對外「商品化」,用意是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和「優才」前來,特別是條件和生活質素較有優勢的地方,就愈有吸引力。不少香港和內地人早已熟悉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的「投資移民」途徑,甚至趨之若鶩,因此催生了移民顧問這行業。
香港:「國際化」、「商品化」「內地化」及「優才化」若我們仔細閱讀香港回歸前後關於「香港人」身分的討論,就會見到一個頗為複雜的混合模式,不單涉及地緣(本地出生)和血緣(海外出生的港人子女),還有讓任何與香港產生密切聯繫的人(jus nexi)可循不同途徑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作為一個「面向世界、背靠中國」的國際地市,香港近年便先後制訂了「輸入內地人才計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在本地院校取得學士學位或以上程度的內地學生來港就業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以及為內地及非內地居民簽發學生簽證。另外,回歸前後香港也一直有簽發外籍人士工作簽證及受養人簽證(見表)。經由各種合法途徑進入香港的人口,有來自海外的也有來自內地的,有清晰的增長趨勢。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皆可按《基本法》及根據有關條例申請來港永久定居。當然,就如香港人要移民外地一樣,提出申請只是第一步,有關部門仍需審核申請人士的各項條件。
換言之,要獲取「香港永久性居民」(香港人)這個身分,不一定依靠地緣,也不一定依靠血緣。原來,其他人一直可以循不同途徑來港生活,甚至成為「永久居民」後也不需放棄擁有其他地方的居留權(如美國綠卡)和國籍。香港入境和移民政策包含「國際化」、「商品化」、「內地化」及「優才化」等元素,也包括地緣和血緣兩個原則,變得愈來愈複雜。這都是歷史過程和政策選擇的綜合結果,也跟國際社會的趨勢脗合。因此,我們不應該把入境和移民政策的討論收窄和聚焦在一個途徑、一個原則,甚至一類人之上。就如奧巴馬所言,我們要警惕一些不理智的反移民和歧視少數族裔的信息。我們更要注意,面對如此混合複雜的政策環境, 「司法篡權」或「司法暴政」這些指控,根本全無根據,反映的只是說這些話的人的無知和謬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