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領匯到領展,「賺到盡」、「股東利益至上」等話語充斥於耳,民生設施一再遭到賤賣,我們小市民的社區,還剩下甚麼?
2017年4月9日,超過400名黃大仙天馬苑街坊自發集會,向天馬苑商場的新業主策勵有限公司及管理公司(領展於2016年將商場轉賣予策勵)表達不滿。居民抗議商場發展不透明、公司管理不善及與居民缺乏溝通等,形容情況比領展時期更差。這是獅子山下,一個平民居屋屋苑自入伙起卅年來首次為自己站出來:我們不要再差下去。
去年今日,成了兩代此區居民集體回憶的Miss Chau的天馬琴行、日本人麵包師久下夫婦的麵包.家無奈撤出商場;今年3月底連商場內唯一的超級市場亦約滿離場。天馬、天宏苑的街坊如要購買生活所需,最近也要上山落斜走到橫頭磡邨或竹園邨。年輕住客尚可行多兩步,但老屋苑的長者卻有苦自己知。
有見及此,天馬苑業主立案法團隨即與我研究法例及大廈公契,看看能否反客為主,為已成孤島的家做點事,為街坊友好帶來方便,也身體力行「自己社區自己救」這個信念。最後我們以「共購站」的方式經營一間雜貨店,將屋苑一個休憩空間旁、小巴站側的地下單位,變成街坊「落樓就到」的聚腳點,將生活用品以成本價發售,並且特別為65歲以上長者提供送貨服務。不少街坊懷念出爐麵包的滋味,我們隨即詢問久下師傅和老闆娘是否願意提供麵包予共購站,平賣予街坊,老闆和老闆娘竟一口答應,並在過去個多月,4點多就起床準備麵包,讓街坊可以每日早上7時半下樓就買到即日新鮮出爐麵包作一天的開始,這種情懷是集團式經營的店舖沒有的;有位60多歲的周女士,見到老闆娘每早「頻頻撲撲」,共購站又不夠冷氣,有一日特地帶來冰涼的羅漢果涼茶過來——這份窩心,是領展這種大企業連結不到的人情味。
我們亦與社會企業「加油香港」及救世軍合作,為街坊提供更多抵買又優質的生活用品。營運時我們亦接納居民建議,調整貨物種類;為便利獨居長者,我們更容許街坊散買食米,讓他們不用一次買一大包吃上半年也吃不完。這些彈性,正正是公司年報沒有記載的社區價值。不少任職生活用品、食品代理商和分銷商的居民自共購站開始營運後紛紛主動聯絡,指公司十分欣賞屋苑的做法,願意低價供應貨品予共購站。居民的一小步,走着走着,有更多人同行,感覺真的是整個屋苑也重新織起守望相助的網;一個善念,以助人自助的共購站實行起來,我看到的是社區自立自強的一個新開始。
這幾年,我們在新聞中聽到太多謊言,有太多挫敗令我們灰心氣餒;政治或許不是我們的,但生活是我們的。樓下一張告示、屋苑的一部升降機、每早可以吃到的新鮮麵包……我很慶幸,能和一班不輕言放棄的街坊並肩同行,走出自掃門前雪的四道牆,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重構屬於我們真正的社區。
如果這種微而善好的積極,能夠由一棟樓感染到一個屋苑再到一個社區,誰說我們不能帶來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