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五區請辭、變相公投」運動,民主派明顯出現分歧,這是不爭之實,但亦為北京和特區政府的統戰政策提供了機會去分化民主運動,一時甚麼「溫和」民主派和「激進」民主派、民主派的鴿派和民主派的鷹派等說法甚囂塵上。
幾乎清一色溫和派
其實香港市民大部分都是民主派,過去二十多年的立法會選舉結果清楚顯示,即使在相當不利的條件底下,民主運動的政黨仍然贏得百分之六十選票。建制陣營的政黨,即使有龐大的資源優勢和成功發展了具有相當威力的選舉機器,依然無法扭轉形勢。本港的民主派也幾乎清一色都是溫和派,支持民主運動的市民一貫以其守法、理性的作風為傲。本港過去數十萬人以至「六四」事件時過百萬人的大遊行,參與者與警方保持合法互動,避免任何破壞和流血事件。
民主運動的領導人明白市民的取態,知道激烈行動不會贏得廣大市民的支持,社會整體珍惜本港的安定繁榮。本港的民意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大部分市民雖然支持民主,但是亦不願見到本港的安定繁榮受到太大的衝擊。
與此同時,大部分市民希望通過支持民主派的政黨形成對政府有力制衡;犧牲原則與政府妥協很可能是「政治自殺」。民主派的政黨實際上是承擔起反對黨的角色,雖然「政黨輪替」遙遙無期。怎樣成為有建設性的反對黨是現階段最大的挑戰
從目前的形勢觀察,公投與對話可以相輔相成。正因為有了公投運動,北京方面才會就與民主派對話採取較為積極態度。而公投運動成功,能夠動員市民出來投票表態支持民主,自會增加對話的議價能力。
互攻擊親者痛仇者快
不管公投與對話的成績如何,在香港追求真正的民主仍然前途多艱難,北京領導人與本港建制派還看不出有誠意作出有意義的讓步。故此維持民主運動的團結非常重要,民主運動的組織相互攻擊,彼此標籤,只會造成「親者痛,仇者快」,讓運動的支持者感到失望。
事實上,現階段公投運動和「終極普選聯盟」均全力爭取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切實承諾在二○一七年一人一票選特首,候選人提名的「門檻」不能高於目前的條件;以及二○二○年普選產生立法會全部議席。既然目標相同,自然應該相互支持,避免彼此互相批評和攻擊。
要推動民主運動,總要贏取大多數市民的支持;逞一時之快,放棄守法、理性的手段,只會損害民主運動的號召力。本港市民清楚摒棄暴力,相信「語言暴力」亦只能取悅一小撮人。香港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最終會支持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民主派組織。對民主運動而言,目前是極具考驗的時刻,稍一不慎,整個運動將會蒙受很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