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西藏、今年新疆的動亂,暴露出中國嚴峻的少數民族問題。這些問題不好好解決,不但不能維持社會的和諧,甚至對中國的安全也可能形成威脅。
中國不會容許西藏、新疆獨立,這是中國國民清楚支持的立場,外國政府亦不會公開挑戰。但要促進各民族團結、各民族和諧,中國政府顯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現行的政策值得虛心檢討。
立場態度缺乏反省精神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少數民族的社群出現不滿的情緒,需要疏導,這是可以理解的。前幾年法國、荷蘭等西方國家,也出現來自中東等地的伊斯蘭少數族裔社群年輕人的暴亂,引起當地社會的反省與警惕。像荷蘭這樣富庶、這樣崇尚自由、人權的國家,也有少數族裔的問題,也有少數族裔的暴力事件,反映有關問題不容易圓滿解決。
從這樣的角度觀察,近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吳仕民回答記者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就反映出一種缺乏反省的精神,不利解決問題。吳仕民認為中國的民族政策長久以來是成功的,和暴力事件毫無關聯,亦不需要檢討。
事實上,在新疆、在西藏,漢人大量移居,引發當地一些牴觸的情緒,是相當自然的。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貧富的差距拉開,各民族間生活水平的差距繼續擴大,就業的機會不平等,這些問題是要正視的,不然問題就不會解決。
暴力要譴責,法治要維持,這是不容置疑的。但問題不能完全推給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三股勢力,而堅持和宗教沒有關係。這樣的立場,不但破壞中國民族政策的國際形象,也不能取信於國內一億多的少數民族。
經濟增長率高成另一盲點
國內宗教生活尚未有充分的自由,這是不爭之事實。少數民族的教學語言富有爭議性,堅持用漢語自然容易惹起反感;即使在香港,教學語言也是政府非常容易受抨擊的議題。難道少數民族地區的宗教自由、教學語言等問題不值得充分討論以促進社會和諧嗎?
中國歷代政府的大一統觀念,以至中共馬列政權的本質,對不同的價值觀念以至生活方式,都缺乏包容,這不利各民族的和諧,中國幅員廣大,但全國沒有時差,西藏、新疆的人與北京居民沒有時間差別,對前者的生活自然造成不便,寒冷的冬天早晨怎能八時上課,九時上班開會呢?
少數民族政策的另一個盲點是只要經濟增長率高,中央政府轉移支付(津貼撥款)慷慨,問題就基本解決了。疆、藏近年的暴亂事件清楚否定了這樣的觀點。
穩定壓倒一切不應成為拒絕反省的藉口,「網際網絡和手機短訊成了違法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工具」,這樣的官方立場不正好反映主流媒體不能取信於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