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北韓在朝鮮半島西部有爭議海域互相炮轟,引致東北亞局勢緊張。美、日兩國俱公開呼籲中國就炮轟行為向北韓明確表態,意思是要向平壤施壓。這是聰明的外交辭令,把球拋給中國,把朝鮮半島問題的責任推向中國。
北韓的軍事挑釁行為,的確為中國帶來困擾。早前「天安艦」事件,因為中國不願支持南韓方面的立場,已經令中韓關係倒退,美韓加緊軍事合作。現階段中國希望促成「六方會談」重開,自然要表示中立,不會譴責北韓。
中韓關係倒退
過去多年,中國的外交官員和重要官方外交智庫的研究員,經常非正式地向西方國家的同行表示,北韓難以駕馭。中國雖然為北韓提供大量糧食、石油,又是其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外援提供國,但對北韓的影響力有限。
北韓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最終目的,是與美、日兩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把結束韓戰的停火協議轉變為正式和約,爭取美國正式保證不對其用武。北韓認為發展核武器正是爭取上述目標的重要手段。中國不希望北韓擁有核武器,但也沒法阻止它這樣做。
中國領導層希望北韓走上其改革開放的道路,只有這樣,北韓才會成為國際社會受尊重的一員,而不是一個「流氓國家」。所以每次北韓領導人訪問中國,他們均會被安排到上海、深圳等地。不過,北韓不為所動,去年底的貨幣改革,反映即使是有限度的市場經濟改革,也無法推行。
當然,中國不能影響北韓的領導人徹底改變國策。不過,作為北韓最重要的支持者,中國仍然能夠把北韓拉到談判桌上。「六方會談」的啟動,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但「六方會談」拖延日久,談談停停而無重要進展,亦有損中國面子。
只能勸金正日克制
鑑於美國無意對北韓用武,後者遂有恃無恐。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已承擔過重,難有餘力推翻金正日政權;加上區內盟友南韓、日本不贊成;區內兩大國中、俄激烈反對,軍事上美國只能舉行一下演習表態支持南韓。
美國手上的牌就只剩下經濟制裁,而經濟制裁必需要有中國配合;不然,經濟制裁效果有限。中國的困難是如果配合西方國家的制裁行動,就會與北韓交惡,失去對北韓的影響力,如果繼續援助北韓,自然會受到西方國家的批評。
中國採取折衷辦法,維持過去的承諾,不再增加外援。最後一次金正日訪華,提出新的援助要求,為中國所拒絕,結果拂袖而去。如果中國斷絕外援,北韓國民的糧食供應就無法保證;大批難民湧向中國與北韓邊境,中國也難於應付。現階段中國也只能勸喻金正日政權克制,以外援維持對北韓有限的影響力,促使各方談判紓緩緊張,暫時局勢難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