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剛舉行過大選,執政國大黨小勝,但工商界舒一口氣,股市大漲。所反映的問題是議會內閣制能否產生穩定有力的政府。選前的憂慮是國大黨與反對黨人民黨均不能取得國會過半議席,需要與地方小黨和極左、極右的政黨組成聯盟,結果政府政策要經常與這些小黨派妥協,無法大力推動改革。
其實國大黨這次選舉的得票率只是百分之廿八點六,贏得二百零六席;得票率增加百分之二點一而多贏五十一席,尚欠六十六席才能掌握議會的多數。不過因為議席大增,聲勢大振,有意擺脫左翼政黨組織執政聯盟,工商界因此對推動經濟自由化改革有相當期望。
恐怖主義暴力全球第二
上一次一個政黨贏得過半議會議席組成政府已經是一九八四年,當時國大黨贏得議會五百四十三席的四百席。選舉前總理甘地夫人遇刺身亡,國大黨取得大量同情票,故此大勝。此後七次大選,每次都是聯合政府,有時執政聯盟還是大選後才協商產生。
這次雖然國大黨佔得優勢,工商界反應良好,但政黨結構仍然不容樂觀。最大兩黨國大黨和人民黨共贏得百分之四十七點四的選票,比上次大選(二○○四年)下降百分之一點三。而地區小政黨的數目卻由上次大選的二百一十五個增加至三百六十九個。
印度國會議員總體形象亦欠佳。選民普遍認為政客貪腐、無能及多牽涉刑事案件。就貪腐而言,過去一屆的國會議員,有些個人資產增加了四倍到九倍而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難怪像台灣一樣,有組織呼籲選民不要去投票。
印度治安情況不好。過去五年,死於恐怖主義暴力的人數僅次於伊拉克,居世界第二位。富庶的選民投票意願不高,他們認為不需要政府,自己可以解決本身的問題,像孟買南部最富裕的住宅區投票率明顯偏低。
國會議員多被刑事檢控
最令人咋舌者是不少國會議員被刑事檢控。根據一些監察選舉的組織統計,上屆有一百廿八個議員,今屆有一百五十三個議員(比例高達百分之廿八)被刑事檢控,檢控的罪名包括意圖謀殺、搶劫和偽造文件。
為數眾多的國會議員被檢控反映印度司法制度的一個大問題:法官不足。高等法院有近一百名空缺;基層法院有超過三千名空缺,有些省份空缺比率高達接近百分之四十。待遇有嚴重偏低是其中一個原因。
法官不足造成案件積壓,去年法院待審的案件總計二百九十萬宗。在印度的法院,上訴相當頻繁,造成案件積壓問題更嚴重;因為案件大量積壓,法官經常要把審訊延期。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政體,也是亞洲歷史最悠久的民主政體之一,選民人數高達七億一千四百萬。要建立優秀的民主政治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