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多年,廣東就多個重要經濟指標一直領先全國各省,例如國內生產總值、第三產業附加值、工業生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商品零售額、出口、地方政府稅收、旅遊創匯等。然而近一兩年,廣東經濟轉型開始面對嚴峻的挑戰。
首先,今年上半年廣東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廿四年來首次低於全國平均增幅;甚至有官方智囊預言,廣東經濟下半年存在衰退可能。當然,同期國際經濟、國內經濟也不見得好景,但廣東的情況更加令人擔心。
服裝出口急跌三成
今年上半年,廣東服裝出口急跌三成,是全國服裝出口前五名省市中,唯一下跌的省份。在全國夏糧豐收的同時,廣東水稻卻減產約一點七億公斤。廣東城鎮新開工的基建項目,其投資額竟低於山東、江蘇、四川等省。
在加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珠三角的傳統勞動力密集出口加工企業成為「重災區」。以東莞為例,油價上漲、人民幣升值及勞動合同法實施等因素,估計已令東莞的出口企業成本增加兩成。同時,國外經濟不景,定單的貨主亦向出口企業施壓,價錢動輒又被壓低。
首現引進外資負增長
東莞今年首五個月,關閉停工、轉移的外資企業達四百零五家。上半年的利用外資規模更出現百分之十三至十四的負增長,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引進外資負增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總理溫家寶七月中專程南下廣東視察,中央政府承諾會有措施幫助廣東紓困,亦提出要大力推動粵港澳緊密合作。
廣東政府與港府一般,在經濟出現困難的情況下,財政收入則有百分之三十的增幅,故此自然有要求推出一些政策協助市民渡過難關,保持和諧社會的氣氛。
廣東今年上半年通脹率達百分之七點五,預計下半年物價仍會上升。而且樓價股價下跌,上漲增長不多。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有百分之十點八,但扣除物價上升因素,實質增長只有百分之三點八。
溫總令穩定投資環境
對基層市民打擊最大者自然是食品價格上漲,豬肉、食用油在去年已經有較大增幅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仍然上漲近五成,連青菜增幅也達到兩三成。樓價下跌對擁有物業的中產家庭而言自然會影響消費意欲,連帶零售業和餐飲業也被波及。據資料顯示,廣州樓價上半年下跌百分之十三,深圳跌百分之廿六。
溫家寶總理到訪廣東時,據聞傳達了一個清楚的信息,就是要穩定外資投資環境。中央政府的意思是針對加工貿易、三來一補等,現階段不會再有政策上的調整
廣東政府遂對陷於困境的港資企業表示,會有最多十年的調整期,讓它門提升檔次,逐步改善技術水平。對出口加工企業的「重災區」,可望有喘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