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啟德機場設於市區,因為飛機航道關係,九龍半島的建築物只有十二至十三層。
隨着機場搬遷,高限不再,摩天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另一方面,填海造地也令維港兩岸本來遼闊的景觀不斷收窄。今天所見,九龍區西面有七十層高的摩天豪宅群,一百一十八層高,四百八十四米的環球貿易廣場仍未見頂,東面有近黃埔花園的海名軒,尖沙嘴中央的河內道又出現了巨大屏風型酒店。
為了制止摩天巨廈陸續登場,城規會不斷在各區增設高度限制,這一次輪到尖沙嘴。
前幾天,規劃署官員到共建維港委員會屬下的海港計畫檢討小組委員會,介紹尖沙嘴的高度限制。
有委員問:「為甚麼要匆匆設限?為甚麼沒有檢討建築密度?有否深思熟慮?怎麼沒有公眾參與?」
不能事先張揚防提早入則
官員委屈回應:「這是個頭痛問題。設高限不能事先張揚,否則發展商只會在設限前提早入則(向屋宇署申請審批),逃過規劃管制。控制高度便適得其反了。」
官員的回應不無道理,大綱圖的限制不能適用於早已批則的發展。因此,尖沙嘴東西兩方各有一幢摩廈逃過「劫難」。新世界中心東面,二百六十五米。海港城那邊,三百八十六米。
有油尖旺區居民去信委員會,贊成實施高度限制。但卻質疑政府偏頗,容許以上兩幢摩廈發展。趁工程仍未動工,建議政府應亡羊補牢,把高限一再收緊,並將已補地價退還發展商。
市民一番好意,相信政府亦難以成全。其實,規劃署正是發現該兩幢高樓獲屋宇署批准,為防其他發展商仿效,才匆匆為尖沙嘴區設限。
市民當然可以去信城規會反對,但結果如何?應不出所料。不要忘記,灣仔堅尼地道的九十三層摩天巨塔十四年前獲批,至今仍未動工。但要阻止,政府似乎亦無能為力。
部門互推海旁公園丟空
政府對社區用地高限比私人發展更嚴格,在尖沙嘴邊緣的理工大學,高度限制只有四十五米,令校園發展舉步維艱,校方也大為頭痛。
離理工大學不遠的紅磡碼頭附近海旁,在大綱圖上劃為公共休憩用地,至今還是爛地一片,被鐵絲網圍繞,市民不得進入。有委員提議把圍欄拆除,還地於民。官員回答,地政署早前徵詢負責公園管理的康文署,對方卻說沒有計畫接管該片土地,而海旁管理問題仍在共建維港委員會的另一個工作小組研究,有待研究結果云云。
果然是經典答案。康文署不管,地政署無能為力,海旁公園還要丟空至何時?
建有蓋泳池維園有高樓?
會議的另一議程,是港島維園的新室內泳池發展,康文署帶同建築師到會場講解設計。
新泳池建在原來網球場的地方,有蓋泳池離地面足有二十三米高。有委員擔心建築物過於龐大,與維園傳統景觀不協調,又擔心連公園都出現高樓,令綠化空間減少。
有人提議,可否把屋頂變成綠化空間?填補被佔去的公園面積之餘,又可讓市民登上屋頂享受維港景觀。
本來是個好建議,可是建築師說:「本來也有此意願,但屋頂跨度大,如要天台花園便加重了負荷,增加工程費用,於是被逼放棄。」委員失望:「為甚麼又是無能為力?」
不能怪責建築師。問題是:「誰要建個有蓋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