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市民對城市規劃日益關注,政府建議耗資二億五千萬,把中環大會堂低座以北,位處愛丁堡廣場的一座四層高的附屬建築物,改建成永久性的規劃與基建展覽館。
本來展館是添馬艦政府總部設施的一部分,後來政府為了政府總部從速上馬,減低建築密度,便把設施刪除,遂決定另覓地點。
選址有異議可選添馬艦?
大會堂在一九六二年建成,附屬建築物是在一九七八年加建。
附屬建築物曾經用作前市政局的會議場地,現時地面的臨時展覽館規模細小,面積只有四百六十平方米。政府計畫把建築物改建,令展館總樓面面積增至約四千平方米,以容納入口大堂、展覽區、一個多功能大廳、三個會議室、資源中心和行政及支援設施,包括辦公室、伺服器室及特備節目的顯示系統展品及道具貯物室。
筆者對此項目十分贊成,許多城市都有類似的展覽館,讓市民認識城市規劃之餘更成為旅遊景點。筆者也曾到訪新加坡和上海的展館,內裏還設置整個城市的立體模型,非常吸引。
完成後的香港展館,據說可舉行各項與城市規劃、基建計畫和城市設計有關的公眾參與活動,如展覽論壇和工作坊等。
筆者認為,日後該開放規劃程序,把規劃中的發展建議都造個模型放進整體城市模型中,所有摩天樓屏風樓便一目了然,讓市民及早給予意見。故此,四千平方米實在不夠用。
有人卻對選址有異議,認為展館應建在正在規劃中的添馬艦海旁的社區設施用地。然後把後加的附屬建築物拆去,讓大會堂回復原貌。
建築師要求皇后原址重置
當年有份參與大會堂設計,現已移居英國的建築師RonaldPhilips,得悉政府有意改建該建築物,早前也向共建維港委員會發電郵,內容大意是說:「大會堂後來加建的附屬建築物是個不幸,也不合乎設計原意。作為建築師和大會堂設計團隊的一員,懇請你們考慮把大會堂建築群和愛丁堡廣場還原。」
原作者在電郵中更提到皇后碼頭重置的問題︰「大會堂、門前的司令台及皇后碼頭當年是一體的組群,以造成愛丁堡廣場。把皇后碼頭在原址重置,才可保存充滿歷史價值的愛丁堡廣場。」
筆者絕對理解老建築師的心情,正如沒有一個畫家甘心被別人在他的作品加上兩筆。但要政府接受把大會堂還原這建議,恐怕很難。
「實用」碼頭須先刪減泊位
尊重歷史和尊重建築設計從來都不是我城的價值觀,也聽說香港人重實際。他們說:「皇后碼頭拆了,海也填了,再回來也不過是個涼亭,不如搬到海邊更實用。」連政府也這樣推介把碼頭遷出海邊的建議。於是各區區議會都二話不說便支持了把碼頭重置於九號和十號碼頭間的方案。
但又有誰知道,要重置海旁的皇后碼頭用得着,旁邊的兩個碼頭要各自刪減一個泊位。「加一減二」,將來總泊位數目卻少了一個。撕破了歷史空間,船隻泊位卻少了。又實際嗎?
皇后碼頭重返原址的機會渺茫,與大會堂為鄰的規劃展館,坐落於富歷史意義的愛丁堡廣場,比例和細節應與大會堂的建築設計協調。建築署應多花心思,把設計做到最好。
無論如何,愛丁堡廣場將不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