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政局的暗湧並未平息,難怪港人近日對往泰國度假有戒心。去年十月初,當時的反對派「人民民主聯盟」發動示威者堵塞國會,阻撓首相頌猜到國會發表施政演說。示威行動釀成示威者與防暴警察大衝突。
他信攬權開罪軍方、皇室
這批「黃衫軍」再接再厲,不久前佔據並癱瘓曼谷兩個主要機場八天,逼使親他信的頌猜下台。最近時移勢易,近萬名親他信的支持者發動抗議,這批「紅衫軍」圍堵國會,阻止新首相阿披實發表其首份施政報告。示威者揚言,除非阿披實下台,否則他們決不罷休。不管泰國政局近期如何演變,它的政治危機反映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基礎。在前首相他信於二○○六年九月下台之前,他所領導的泰愛泰黨多次贏得大選。他信的民粹主義政策,包括廉價醫療、資助農村發展、打擊毒品等,取得以北部及東北部為主廣大農民的支持。
不過他信的家族生意、選舉期間的大灑金錢、掃毒運動的不尊重人權、打壓批評他的傳媒等,卻失去主要在曼谷地區知識分子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信的攬權開罪了官僚集團、軍方,以及泰國皇室。
二○○六年秋,在泰皇默許下,軍方發動政變逼使他信下台。但他信仍然維持他在農村地區的支持,反對他的政治力量明白,即使他的政黨改變名稱,更換領導人,支持他信者仍然會贏得選舉。
在這樣的情形下,反對他信的「人民民主聯盟」要求修憲,把選舉制度開倒車,在國會重新引進委任議席,以圖阻止他信的支持者再度掌權。而在現階段,即使深得民望的泰皇也不敢明顯干預政局,軍方也無意再發動政變執政,因為美國、西方國家及國際輿論的反對。
違背「遊戲規則」失認受性
這就是目前政治僵局的基本成因。民主制度要求所有參與者,不管勝負,都要遵守「遊戲規則」。如果主要的參與者以違背「遊戲規則」的方式去取得勝利,其對手自會效法,這樣「遊戲規則」就會失去其認受性。缺乏彼此尊重的「遊戲規則」,就無法以和平的方式分出勝負,決定哪一方去掌權。
泰皇及軍方可以逼使政府倒台,讓軍方暫時執政。但在今天的情況下,泰國人明白讓一個軍人政府長期執政將會損害泰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泰皇及軍方遂不能在短時間內多次干預政局。
憲法規定的一些機構如憲法法庭、選舉委員會、打擊貪污的機構等,都因為政黨掌權時就大肆操控,以致喪失其中立性和認受性,無法有效打破僵局,維護既定「遊戲規則」。
現階段實在不容易見到打破僵局的辦法。突破口自然在各黨派參與重新修訂憲法和選舉制度,而盡力吸納廣受國民尊重的清流參與。有這樣民望的人物大概只有泰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