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日,一批泛民立法會議員及活躍分子赴澳,引起本港媒體的廣泛關注。結果仍有李卓人、梁國雄等五人被拒入境。泛民人士高調旅遊澳門,是因為近期接連有本港立法會議員、學者、記者等被澳門當局拒絕入境。
一些毫不激進,亦無意在澳門參與抗議活動的議員、學者如馮檢基、陳文敏等均被拒入境,客觀效果自然破壞澳門的形象,損害其國際旅遊勝地的吸引力,間接亦引致不少損害北京港澳辦和港府的猜測,使香港市民對「廿三條立法」重新提高警惕。
對這一連串港人被拒入境事件,本港政界人士及傳媒均同意沒有甚麼合理的解釋。澳門當局根據《內部保安綱要法》拒絕「激進」人士及「工運」分子入境,似乎是想阻隔這些人士在澳門「搞事」,特別是在「五‧一」勞動節前及澳門選特首的敏感時刻。
難道得到北京默許?
其實澳門情況與香港相當不一樣。稍前「廿三條立法」的關鍵時刻,梁國雄與湯家驊兩位立法會議員仍然能夠順利入境。澳門參與「反廿三條立法」的市民人數很少,澳門政府未有感到任何威脅。馮檢基、陳文敏以至上周四泛民議員赴澳,澳門沒有任何示威、抗議活動安排。
至於「五‧一」勞動節澳門失業工人的抗議活動,是澳門的內部問題;規模大小,本港民主運動不起任何作用。拒絕本港民運、工運人士入境,亦不會產生甚麼阻嚇效果。澳門當局的傳統應對辦法,基本上是在「五一」前多做疏通工作,甚至政府可能「派派糖」,對失業工人提出一些具體承諾。
拒絕港人入境這一連串事件,似乎得到北京當局的默許。如果馮檢基、陳文敏等被拒入境只是一些獨立事件,香港方面的反應,包括港澳兩特首曾交換意見,勢必驚動北京港澳辦,很難設想港澳辦對此全無意見,亦很難想像港澳高層未有請示港澳辦。
國際媒體關注帶負面訊息
要是港澳辦同意澳門的做法,那原因更耐人尋味。澳門「廿三條立法」時梁國雄等可以往澳門,現在竟然連馮檢基、陳文敏、李卓人等都被拒絕入境,北京當局希望傳遞甚麼訊息呢?澳門的舉措,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對澳門以至北京港澳政策的形象,只會有負面影響。
北京當局的統戰政策,一向非常高明。對本港民主運動的溫和分子,一般着重示好爭取,不會列為重點打擊對象。無端驚動港人,將來在港再度推動「廿三條立法」,勢必增加不少阻力。
正因為澳門當局的做法沒有合理的解釋,當馮檢基、陳文敏等被拒入境之際,竟有「陰謀理論」以為澳門當局「籠裏雞作反」,意圖令何厚鏵難堪。現在這種說法當然不能成立。
沒有合理解釋,正好說明這種做法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