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是中共三大法寶之一;至今它的基本戰術運作已不是甚麼秘密,但威力不減。有朋友以「美人計」作譬喻,這已有數千年歷史的伎倆,很多人依然沒法抵擋,因為人性有它的弱點。
早年聽過這樣的故事。關公鎮守上界。一天馬屁精意圖闖進天堂,關公大刀一攔,喝道:天堂那容你這樣的人物,快滾!馬屁精慌忙下跪,哀求曰:凡間搵食困難,非擦鞋無以為生。要是人人皆像關大爺這樣高風亮節,凡間自然沒有拍馬屁這樣的壞風氣。關公聞言不無飄飄然,遂放其一馬。
孤立敵人「溝通」以我為主
今天本地政壇、學界以溝通為職志者,無不認為「統戰」有貶義;但中共仍然維持它的統戰系統,並沒有改名為「溝通」系統。統戰者,以我為主,爭取所有能爭取的人;與此同時,孤立最主要的敵人。沒有敵我觀念,以為統戰就是溝通,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
統戰的對象,總以為對方有求於他,而本身絕無懇求接觸。這是統戰者必須要做到的第一步;連這樣的第一步都不能做到,就只能到新疆等地做少數民族工作,怎會被派到香港。
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統戰工作以我為主,要找合適的對象;要是你沒有統戰價值,自然不會被接觸,畢竟統戰工作也需要耗費資源。成功的統戰工作,一定要令到被統戰方感到自己忍辱負重,為了更高的理想與目的,甚至不計名節,願意作出犧牲,這自然是統戰的最高境界。
被統戰者在談判的過程中,經常被要求先作一些表示,或作一些讓步,以示誠意,增加達致協議的機會。這是談判與統戰的戰術,藉此測試對方的底;能說服對方先作讓步,這已是統戰的初步進展。
要求對方先作讓步,這其實已反映談判強弱之勢。以兩岸近年的談判為例,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北京方面不斷在經濟貿易等範疇讓步,以求開展政治談判。到目前為止,馬英九政府未有任何重要讓步;從北京的角度,是以讓利先建立台灣人民的信任。
京有力讓步促妥協方案
就香港政制改革目前的僵局,本港民主運動討價還價的能力相當有限。北京當局以大事小,不作任何讓步,而要求本地民主派政黨先動搖其底,其主要目標為何?
要是真的希望就政改最終目標達成共識,徹底消弭香港政治上的矛盾,北京當局大有餘地先作一些讓步,以促成妥協方案。要是北京當局的主要目標是分化民主派,那自然是要求自認「溫和派」者先作表示,以顯其誠。
統戰的另一項戰術,就是讓對方以為北京有「鷹派」和「鴿派」之分,故此「溫和派」必須以讓步顯示誠意予「鴿派」以機會,這其實是「好警察、壞警察」的不同面目。共產黨員講究黨性,為甚麼要對本地民主運動中人承認黨內路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