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純一郎下台後,中日關係近年有所好轉,但基本問題尚未解決。近日釣魚島撞船事件,日本海上保安廳扣押中國漁船及船員,引發海內外中國人民的憤怒,中日關係再趨緊張。事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冷卻。
「藍水海軍」發展受日重視
最近一、二十年,中日兩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民間相互間的印象欠佳。一些摩擦,中日政府均感受到國內輿論的壓力,不敢稍為示弱,因此關係緊張很容易升級,降溫則相對困難。不過雙方政府均了解中日關係重要,不容失控,表態之餘,亦小心謹慎處理。
雖然內地主流媒體不容對國家的外交政策有所批評,但中國領導人明白不少國民認為政府對美、日有時過分欺弱而有所不滿。至今,中國人一般對日本就侵略中國未有令人滿意的道歉,歷史教科書事件等仍然憤怒。
鑑於內地經濟有驕人的發展,中國人期望中國國際地位日升,影響力能逐漸擴大,領導人明白不能令國人失望,特別是處理與美、日的關係。日本方面國民亦祈求以經濟大國為基礎成為政治大國,在國際社會擁有重要的影響力;國內右翼分子經常批評外務省官員對中國過分軟弱。就爭取東亞的領導權方面,日本愈來愈感受到中國的威脅,尤其在國際金融海嘯之後。近期內地「藍水海軍」的發展與突破「第一島鏈」,通過日本媒體的報道,在日本頗受到重視。
接近月日本海、黃海日美大規模海軍演習,南中國海美越軍事演習,以及中國海軍同樣以大規模軍事演習回應。日本對中國的軍力擴展感到壓力,中國亦擔心美國拉攏日本加緊「圍堵」中國,鞏固其在亞太地區的霸權。
「擦槍走火」風險低
在這樣的背景下,釣魚島的撞船事件遂嚴重影響了中日關係,雙方不能不高調處理。中國海外保釣運動人士亦摩拳擦掌打算以行動宣示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不過他們的行動明顯得不到兩岸政府支持,甚至可以說遭到阻撓。這種情況,在海外受批評,認為民間的愛國力量被潑冷水。兩岸阻撓則一,不過其考慮就不同。內地領導層一貫認為民間社會就外交國策沒有角色可言,它的考慮只是如何動員國民表態支持政府的立場。它亦擔心保釣運動不受控制,影響它在處理對日關係的收放自如。當然,它對民間組織基本不信任。
台灣方面,藍綠陣營均擔心中美、中日關係非常接近時會損害台灣利益。最近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訪美在智庫演講時暗示台灣願意在西方國家制衡中國時扮演積極角色,充分反映台灣的考慮。這樣,台灣自不會與內地攜手向日本施壓,而會避免破壞台日關係。局勢表面緊張,但「擦槍走火」的風險很低,因為各方面會小心維持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