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政改諮詢接近尾聲,氣氛愈來愈緊張,京官放話亦愈來愈多。早前,《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教授說,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甚至公民推薦都違反《基本法》。上海之行中,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說,認為公民提名沒有違反《基本法》的人,是「裝糊塗」。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則呼籲泛民議員,要在政改問題上「放下一己之見,求大同、存大異」。與此同時,北京又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到上海訪問,甚至打算在未來兩月,逐一邀約沒有參加上海行的議員面談,製造「有商有量」之感。
心水清的港人會明白,那些所謂「違反《基本法》」的指控不過是子虛烏有。有無公民提名,其實從來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治決定。北京大潑冷水,不過是想消磨港人信心,打擊我們爭取真普選的意志。明知道霸王硬上弓會惹來民意更大反彈,北京才不得不擺出「有偈傾」的態度,爭奪民意。
只要無篩選真普選
如果中央是真心誠意與民主派對話,以溝通共謀政改出路,我們是願意赴會的。然而,香港的政團組織,早已提出二十多個政改方案,從激進到溫和,任君選擇。但在上海之行中,幾個京官偏偏不願對各個方案作具體回應。這不免令人懷疑,北京與港人對話的誠意,到底有多大?
我希望北京明白,如果到了二○一七年,香港仍然沒有真普選,對中國和香港而言,皆無好處。徒具「一人一票」形式的假普選,只是往專權者臉上貼金。循此途徑選出之特首,只會繼續為提名小圈子服務。其執政毫無合理性可言,更遑論能贏得民心歸向。到時港人只會更不服氣,爭拗與對立更加強烈,實非兩地之福。
民主派的底綫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要一個無篩選的真普選。這絕不只是議員們的原則,更是大多數選民的意願。
從反廿三條到反國教
誠如我黨議員於上海之行向京官們解釋,民主派將於未來日子,繼續力推「真普選聯盟」推薦,包含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元素的三軌方案。在五月六日,「佔領中環運動」將會舉行商討日三,為六月二十二日舉行的全民投票作準備。到時,全港市民會選出一個或多個既符合國際普選原則,又得到民意支持的政改方案。
到時,民主派將力推奪魁方案,並就此與北京尋求對話。如果在積極嘗試後,仍無望得到真普選,港人只能另覓他途,爭取真普選。
在未來一年,將是香港民主運動的決勝關口。政改路難行,但我們不能就此停止爭取——失敗不是因為沒有希望,而是因為還未嘗試就主動棄權。香港人不是從未面對難關。十年前面對二十三條立法,五十萬人上街令政府收回惡法;兩年前學生、家長、老師、市民齊聲反抗,阻止洗腦教育出爐。在今天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更需要我們不認命、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