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許多朋友,因為在撐梁振英的遊行中,出現打記者 一幕而覺得氣憤難平,都在元旦日上街反梁。很明顯,即使今日資訊爆炸,記者 頭上那個為人民服務的光環,仍然「亮」不可破。
那個記者 被打的畫面,確是傷感情——並非混亂中發生甚麼肢體碰撞,而是有個阿伯忽然決定要向now電視攝影師的後腦,飽以一記老拳——只歎有怎樣的主子,就有怎樣的Fan屎。事後,撐梁主辦單位有發言人批評謂,香港傳媒不中立云云。
傳媒中立從來是迷思
所謂傳媒中立,從來是一個迷思:Media impartiality is always a myth。記者 是人,人有人性,有基本的人文人倫精神,會得計較是非黑白。一句老話:人權是我的偏見,自由是我的立場。今日的新聞,明日的歷史。新聞,是人的故事;歷史,更是一整代人的故事。
傳媒反映民意。指本地新聞界不中立,大概是指反梁振英,未擁建制,不識保皇。這種講法,是經典的惡人先告狀,九七至今,看本地傳媒紛紛靠攏權貴,一副西瓜靠大邊之象,看媒體自我審查之蓬勃樂不可支。眾所周知,共產黨攬權兩大前提:一抓軍隊、二抓意識形態,亦即操控傳媒。
於是,DBC數碼台吵鬧不聽話,似乎旨在倒梁,那是要將之扳倒的;新的免費電視牌一筆——喂,說的新電視台是免費、入屋的,不乖不聽話的自然就不讓其開台,怎麼啦?亞視固然老早染紅,但即使日日重播,走勢似「傻的嗎」,仍然另有無綫可揀,之謂有選擇就有自由呀。
問題是,一台獨大的選擇,已屬變相壟斷,並不是真正的選擇。香港號稱一國兩制,享高度自治,但那個「高度」的高低,還得視乎北京老大哥的調校。眼前香港有年輕人揮出英殖龍獅旗,這個不成體统,當然就要傾向「低度自治」。梁振英新班子旗下的緊抓意識形態運動,就由中策組頭目邵善波揮大旗。邵氏說話夠坦白:「中策組係政府工具,唔係咩呀 ……飲茶呀?」
不爭取 甚麼也沒有
在這種社會氣氛中,要逆向挺梁,難度甚高,於是幾近無可避免地,撐梁遊行有「大陸化」的味道,讓人覺得傻點一:香港竟然有人要「示威」撐當權者,行動疑似State-sponsored;傻點二,示威者要出氣就打記者 ;傻點三,破了香港這「示威之都」過程老是和平理性的美譽,貽笑國際大方。
還幸另有元旦反梁遊行,將上面一幕撥亂反正。絕大部分香港人在政治理念上不但成熟,根本圓熟。或說,自○三年五十萬人上街反二十三條至今,一場又一場的大型抗議抗爭,香港人該已患上遊行疲累症?不。香港已無民主,不能連民意都沒有。若連用腳表達民意都不願意,不欲清楚說明有這樣的主子,我們拒做Fan屎,那香港休矣。又或說,政治騷啫,爭取有用嗎?爭取,不一定有,但不爭取,就一定沒有了。百年後,你我他又有甚麼分別。但我們起碼向新聞交代,向歷史負責;為的,都是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