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時訪港,發表多次講話。筆者應邀參加歡迎晚宴,當時習近平主席發表一篇姑且可以題為「三個相信」的演說,值得再三思考。
他在演說中提出「三個相信」:第一是相信自己,第二是相信香港,第三是相信國家。這三個相信,習近平列舉的原因,大抵是中國和香港在經濟發展上的優勢和成就。
以「兩個相信」回應
無疑,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國力的進步,是舉世矚目的;香港的強項和成績,不論回歸前後,亦是世所公認的。可是國家與人民之間的信任,很多時不是建基於經濟環境的好壞,更絕對不是國家與人民互信的唯一原因。
「相信」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向的。既然習近平說香港市民要有「三個相信」,那麼香港市民也可以期望中央政府有「兩個相信」:一是相信大部分香港市民是理性的;二是相信香港市民是願意支持「一國兩制」的。
香港大部分市民是理性的,因為沒有市民會否認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更曉得要維持香港的繁榮和安定,港獨不是一個可取的方法。
冀一國兩制運作良好
與此同時,香港市民都很清楚,中國與香港在文化、意識和制度等各方面有根本和明顯的差別,因此即使在土地和主權回歸中國之後,仍然強烈希望香港能保持固有的獨特之處。當時中國政府的領導人鄧小平亦深明維持香港既有的文化、意識和制度,方能維持這個地方的繁榮、穩定和進步,以及爭取到當時的宗主國英國與國際社會的支持收回香港,所以首先提出「一國兩制」,然後才與英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並把聲明呈交聯合國秘書處登記。
香港市民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願意回歸中國,更希望「一國兩制」運作良好,長遠實施。如習近平所言內地官員了解這段歷史,便應當相信香港市民是願意支持「一國兩制」的。
外交部否認承諾?
然而,是否相信,很視乎作出承諾者是否「守信」。儘管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已經是30多年前的事,日子久遠卻不等於時效已過,因為這份聲明不單是中英兩國之間的事,也是《基本法》有載列的文件。《基本法》第159條第4款訂明「本法的任何修改,均不得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既定的基本方針政策相牴觸」。
所謂中國對香港既定的基本方針政策,按《基本法》序言的第二段所載,是「已由中國政府在《中英聯合聲明》中予以闡明。」簡單來說,《基本法》沒有修改,《中英聯合聲明》亦會因而繼續有法律效力。
可是,就在習近平發表「三個相信」演說的同一天,遠在北京的中國外交部卻在例行記者會上聲言《中英聯合聲明》作為歷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對中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不曉得這個是否企圖以外交詞令否認白紙黑字的承諾?
要別人相信,最基本的要求是履行曾作出的承諾;人與人之間如是,國家對人民更應如是。給予港人真正的高度自治和民主政制,既是中央政府相信香港市民的表現,更肯定是說服香港市民相信中央政府的最好方法,也是向全世界顯示中國願意遵守國際條約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