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任政務司司長主持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經過五年時間研究,《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進度報告書 》(《報告書》)終於出爐。《報告書》提出十大建議,只有延長退休年齡是新建議,其他九項只是舊調重彈,令人失望。
《報告書》沒有點出最大的問題。香港人口一直欠缺「主動」政策,只有「被動」接收內地湧入的移民,包括闖關進入香港產子的雙非孕婦。人口政策應放眼將來,到底社會需要怎麼的人才,配合數十年後的社會發展?
更令人失望的是《報告書》竟然沒有提到《基本法》第二十二條——「中國其他地區的人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須辦理批准手續,其中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定居的人數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徵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確定」。
香港每日接收內地政府批出的一百五十個單程證來港定居,一年超過五萬人,特區政府有沒有提出意見?爭取來港人數、準則及時間的主動權?
政府應為移民設計分制
政府現時推行多個移民計畫,包括「優秀人才入境計畫」,每年配額為一千人,由○六年推出至今卻只有約二千人來港,八成申請者來自內地;「輸入內地人才計畫」由○三年開始實施,約有五萬人經此計畫來港,四成申請者從事學術研究和教育;入境處還有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畫」,申請者需要擁有一千萬元淨資產及將資金投資在香港股票、債券及存款證等獲許投資資產,經此計畫來港的人士有一萬四千人,當中八成四申請者是「中國籍而已取得外國永久性居民身分的人士」。
雖然有上述的輸入人才計畫,但香港個別領域依然鬧人才荒,例如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醫護人員或科研專才。可惜《報告書》完全沒考慮成立計分制,吸引香港所需要的人才來港。
應以人為本對症下藥
《報告書》提到香港人口老化愈來愈嚴重,本地出生率偏低,撫養比率將繼續上升,需要注入外來移民增加勞動人口。但《報告書》對如何提高本地出生率隻字不提,甚至當年曾蔭權提過「生三個」的建議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政府要研究香港人不願意生育的原因,對症下藥。政府可參考新加坡的做法,增加育兒假、侍產假、稅務優惠甚至現金禮物以鼓勵本地人生育。
反觀《報告書》只集中討論如何吸引外來人口,以及怎樣應付他們帶來香港的各種問題,完全沒有理會本地香港人的需要,是本末倒置。
至於提高退休年齡,也只是增加港人的負擔。香港工時已經過長,如果還要延後退休年齡,是否太辛苦了?會否影響年輕人的晉升和出路?關鍵在於香港沒有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強積金制度千瘡百孔,即使提高退休年齡,也無法保障港人晚年的生活需要,等於製造未來的安老問題。上一次發表人口政策報告是○三年,引頸以待,九年後才推出最新的《報告書》,遺憾是依然未見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