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跟大學生說:中學畢業後, 大家拿著成績,不管好壞,去申請報讀A 大B 大C 大;你就是有申請權,不能因為你阿爸掃街,就不准你申請。至於哪間大學收你,就由個別大學決定。這個道理,就跟外傭的故事一樣,讓她們有權申請,至於有沒有權居留,就由政府另行決定。
大部分本地傳媒,卻不見得有向市民說明人權平等這一筆,反而更似㷫合合吹噓一場政治好戲上演——嘩!甲黨警告話大軍壓境!乙黨問你點算?還有丙黨提提你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呀!上述報道,因為確有人這麼說過,確是「事實」,卻不是真相。遺憾今時今日的主流新聞,若淨是報道誰說了什麼話,亦不過automated reporting,報道自動化、機械化、電腦化,老老實實,又怎與網上的第五權競爭?
電腦代人寫新聞
如果由曾蔭權等高官數起,看來個個都不過是「人肉錄音機」,新聞界就千萬不要只當「人肉寫字機」。最近讀到一條國際新聞,標題觸目驚心,話說做新聞,果然已有電腦智能代勞:Words to the Web-wise:No reporters needed.
都不需要記者了,你話驚唔驚?
電腦從來勝任data mining, 挖採數據,亦早有報道式寫文功能,只是舊時這款寫作出來的效果,讀起來感覺像造句填充,沒有喜怒哀樂,缺乏血肉人性,就是機械人報新聞。但時至今日,美國伊利諾州一間叫Narrative Science 的公司,聲稱已跨過這「語言障礙」一欄,這公司賣以下的一條體
育新聞例子:
「Wisconsin appears to be in the driver’s seat en route to a win,as it leads 51-10 after the third quarter. Wisconsin added to its lead when Russell Wilson found Jacob Pederson for an eight-yard touchdown to make the score 44-3. 」說的是一場美式足球比賽,上面兩句話,在比賽開始後六十秒鐘,由電腦寫出來,就是非常「真人」。一讀,令人悚然而驚。
原本稍稍放心的,是這款automated reporting,暫時還主要用於體育資訊、公司業績一類新聞簡報,目前收費每五百字,少於十美元。但他們說,這價錢,就像二十年前的「大哥大」到今天人手一機的通訊費,只會一路減低。
於是有預測謂,如此由電腦代寫的新聞故事,二十後,該可奪美國頂尖的普立茲新聞獎了。Narrative Science 公司一個負責人不同意——不同意的,只是時間表。他說,不必等二十年,五年就得!且加一句「I’ll be damned if it’s not our technology.」本讀者也就開始想,也許不日亦可以把人文精神、人倫、人權以至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一樣可以用數據資料輸入儲存,以後政治新聞,一樣可叫電腦代勞?
新聞這一行,就真由機械接管?今天科技發展之快,永不說永不。但,就真令人,尤其是老一代如我者不安了。
網上言論要辨證
近年一直叫大學生讀的一篇長文,作者是英國一個真正資深的報紙老行尊Lionel Barber,那篇文的標題,是Why journalism wins my vote,由他出道咸豐年代的「水門事件」講起,至有助巴馬成功當選美總統的一場YouTube election。結論是,不管網絡如何已成為第五權,傳統主流媒體做新聞,有既定的事實、真相,以至操守和良心的過濾,賣出街的內容真不真確、是否公道,有重重監察關卡,最後發布的,是以新聞招牌的公信力押注,一頁又一頁歷史的初稿。傳統的新聞精神和手法永存,鞏固了新聞自由的聖潔光環碰不得的講法。
但理想與現實總有距離,像亞視錯報江澤民死訊一事,留下了管理層「黑手」干預的尾巴。問題是,新聞室與管理層如何劃清界線,在哪兒劃清界線,就是難。像總編輯本就是管理層的一員,又怎麼算?
要記得,新聞史上許是最光輝的水門事件一役,後人稱頌的,除了那兩個《華盛頓郵報》的負責記者,亦包括報館其時的大老闆。不得老闆肯首,那樁直拉一個總統下馬的新聞,不一定出得了街。
另一條現實中已分不清的界線,是事實、特寫和評論的分別。試想像,碰到一個正規新聞系畢業的記者,他會把網上的話當正新聞報道。分別是,若網上來一句「某大學校長乞人憎」,因為那純粹是感覺,尚可以引述,但若說的是「學生會通過決議,說大學校長乞人憎」,那就要查證到底有沒有這個會議,有沒有這一回事了。
「網上係咁講嘛」……那下一次若有人在社交網站上盛傳「唐英年包二奶」,是否也不必查究,照報如儀?
評論屬言論自由,除了惡意中傷誹謗,基本上無疆無界,但仍追求一點公道。本報上周一篇「金針集」,評〈鄧忍光入主港台勁可疑〉之際,說「政府明知公民黨高調介入……企圖把問題政治化,以至轉移公眾對外傭居留權的視線」,這是本人所屬的政黨,一讀,只覺侮辱。
首先,港台由外行AO空降掌權問題,本來就是政治問題,不必「企圖」去政治化。而這副論述,只令人覺得公民黨好似從未撐過港台,是日舉措似由石頭爆出來,不過是忽然「抽水」,自有後。這好幾年下來,這個黨的撐港台一大串言論、文字、行為以至影音製作,都可以不知,或不要知,總之不提……。這,公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