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人士近日應邀分批與候任特首林鄭月娥面談;上星期五,林鄭亦應公民黨邀請出席十一周年籌款晚宴。我留意到有些人包括民主派支持者,對這些互動不以為然,充滿疑問:3月特首選舉中,民主派幾乎一面倒支持林鄭的對手曾俊華;選前五日,林鄭穩操勝券之時,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仍然聯署一份聲明〈民主派與林鄭月娥沒有互信基礎〉。現在大局已定,她正籌備7月就任特首,民主派就認命,互送秋波?
林鄭當選後曾作出一些姿態,例如,翌日拜會行政、立法、司法三個機關的首長,第三天才去中央政府駐港機構;出席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為林鄭前上司、前特首曾蔭權舉行的彌撒;她預告全面改組中央政策組,不容許它繼續操縱法定機構及政府委員會的人事任命;考慮重開公民廣場;暗示廢除小三BCA。此外,有民主派人士引述林鄭近日在會面中透露,新政府會靠自己在立法會「箍票」,毋須中聯辦代勞,亦有引述林鄭有意一、兩個星期出席一次立法會大會,直接面對議員質詢。如果她做得到,可糾正中聯辦近年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的歪風,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以上種種,予人觀感是林鄭刻意與梁振英有區別,想民主派和香港市民給她機會證明她不會走梁振英撕裂香港的鬥爭路線。行動最實際,7月1日她就任特首後,撥亂反正的能力和誠意就會見真章。
梁振英在任特首五年禮崩樂壞,政務官出身的林鄭清楚不過,她接任特首後,還有一些事情應該做得到。例如,恢復香港政府昔日的行事傳統,提交立法會的法案和撥款申請不會像梁振英時期隨意調動或打尖;亦不會博懵,將橫洲發展等富爭議項目納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迫使立法會綑綁式通過撥款。
林鄭當選特首,不是公民黨所願,但她即將出任特首五年卻是定局,香港不能因此停頓五年。公民黨有五位立法會議員,必須嘗試跟她建立工作關係,做出一些民生攸關的實事,為市民謀福祉。我強調是工作關係,因為客觀事實,政制使然,她是小圈子選舉的產物,公民黨是反對派,無基礎跟特首合作或完全互信;林鄭曾經公開承諾或私下吹風的修補社會撕裂行動將會兌現多少,公民黨密切監察。
在各自崗位守住核心價值
林鄭若然捨易取難走鋼線,敢遠離中聯辦,靠近民主派一點,當然是有外在因素驅使她。在3月特首選舉中,儘管她在票數上贏了曾俊華,但她的民望輸給曾俊華幾條街;曾俊華的政績及政綱同樣滿足不了民主派,但不少香港人包括民主派人士透過擁戴他發放一個訊息,渴求休養生息但堅毅不屈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縱使對眼前制度和局面失望,但未言放棄追求真普選。
即使林鄭與民主派建立某程度的工作關係,只會有局部效果,遇上大是大非的事情,依然是舉步維艱,例如,高鐵西九總站「一地兩檢」無論怎樣鑽空子都會破壞「一國兩制」,民主派不可能妥協。特首要有政治認受性和管治權威,香港人珍惜的核心價值和制度不致淪為鏡花水月,普選始終是不二法門。
除非有奇蹟,可見將來香港不會有普選,我未必有緣參與香港普選的一天,只盼在不利於民主運動、不宜作無謂犧牲的時局中,各人在自己的崗位守住香港的制度和核心價值,為今天廿多歲的年輕人保住一道氣。以後他們在民主路上打算如何走下去,我沒有水晶球,誠如民主運動前輩司徒華先生所言,爭取民主,成功不必我在,功成當中有我,於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