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西宮》面世至今十年,第十集叫「悲慘世界香港」,剛過去的星期四結束了十場演出。那晚回家,在電視新聞看見由民主派變臉成梁粉的馮煒光,回應出任新聞統籌專員空缺時自比白宮發言人,還英明神武地說一句:「我只能答三個字:不予置評。」如今香港政局的悲慘程度,真是坎坷得令人笑唔出,於是我更加明白,何以像《東宮西宮》這類政治喜劇也得要告別。
如無意外,這將是《東宮西宮》的最後一集。
《東宮西宮》誕生於2003年,那年頭有沙士、廿三條、七一遊行,接下來就是前特首董建華腳痛辭職、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問責下台。那些年特首高官還算有廉恥,眼見民怨沸騰就辭官平息民憤,當時政治喜劇、政治笑話百花齊放,市民以笑中有淚的心態去自娛。今天,特首高官鬥的是厚顏無恥、裝聾扮啞,無論是嘲諷他、責罵他,甚至懇求他為了香港好而落台,他都可以卸責給老婆再賴死唔走。香港人對着他們只覺心灰意冷,寧願自己移民無眼睇。
我開始為人認識是因為參與演出《東宮西宮》,這次十周年原班人馬再次組班,我覺得意義重大。這些年來大家各自奔波,重逢時想起很多以往的趣事。綵排的日子,心裏總覺得很難過,不是跟演員或導演意見不合,反而是看着劇本內容,心裏在重溫香港的過去,《東宮西宮》似是香港歷史的記錄。第一場演出後,心裏更納悶,回家就看以前的《東宮西宮3》影碟,重溫當時的感受和體會。
這集《東宮西宮》連我共六個演員,相比多年前,大家外形沒怎麼變,但大家的舞台技巧卻像大躍進。《東宮西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劇中的主題曲、插曲和二次創作的流行曲,背後的靈魂人物正是陳浩峰。他是樂隊假音人成員,音樂造詣不凡,能唱能寫,可以用幾分鐘串連起十幾首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流行曲做Medley,再由他的雄厚靚聲唱出來,特別令觀眾醒神。但陳浩峰最勁的是他的時事觸覺,將流行曲歌詞改成時事新聞,簡直是《東宮西宮》的招牌。我一直覺得,陳浩峰在舞台上舉手投足的風範,真是只此一家、獨一無二的。
這集《東宮西宮》由楊永德開場,他要對着觀眾數一大堆香港的悲慘情況,再扮悲從中來、傷心欲絕。他的演技一向高超,話喊就喊,只見他扭曲面容哭得肝腸寸斷,甚至傷心到要爬去觀眾席哭喪一樣,這一幕很有喜劇效果。他是進念的創會成員,經驗豐富,最厲害的是他的演出每次都更上一層樓。至於另一位男演員鍾家誠,我一直覺得他很有台型,後來才知他經常健身。充滿喜劇細胞的他不單是《東宮西宮》的演員,也參與劇本創作,真是百分百投入。
《東宮西宮》十年以來做過十集,可說是香港的長壽舞台劇,當然不是全部舊班底都能抽空參與每一集的演出,而其中一位中流砥柱是伍嘉雯Carmen。我初認識Carmen時,她說話不多,以為她很cool,後來才知她是慢熱型,認識久了便知道她十分熱情。闊別數年,今次覺得她的演技又比以前進步了很多,在舞台揮灑自如。另一位女演員葉燕芳,十幾歲開始便參與「進念」的演出,她第一次做《東宮西宮》時還在念大學,亭亭玉立,如今已成「方太」,最後一場她的老公來捧場,之後我們一起去慶功,不知她幾時又再踏入人生另一階段?
十年《東宮西宮》真的見證很多人的成長。我還記得2004年演出第三集「開咪封咪」時,假音人成員之一馬仔帶着太太來捧場,散場後到後台探班,當時他的太太懷孕了,托着又圓又大的肚皮,我問她:「幾時生呀?」她說:「明早啊!」當那個小男孩一歲時,我們還陪他切蛋糕。剛過去的星期三的演出,馬仔又帶着他的太太來後台探班,還拖着一個小男孩。我看着這個眼仔睩睩的精乖小孩,心裏激動不已,九年前他出世的前一晚,還是在媽媽的肚內看《東宮西宮》,今天他已經長得這麼高了。
但願有一天,香港的民主政制踏上康莊大道,我們不再需要用笑中帶淚的方法自娛,假以時日《東宮西宮》若真的再演出的話,到時香港不會再是悲慘世界,而是一個有民主公義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