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區選結果要做死因研究,結論肯定不是死於意外,至於是否死於「不幸」,以至可否「置諸死地而後生」,還得看未知的未來。
之前,看特首選舉的民調,見梁振英一馬當先,何俊仁「仲衰過」,講明不會參選特首的梁家傑,似乎連出閘的機會都沒有。包含的訊息,就是香港人很是現實,擁抱黑貓白貓論,不管黑白,搞好香港就好;而泛民與北京對抗,又怎搞好香港呢?於是有新聞標題一言概括之, 「香港人不要泛民做特首」。把這個投射到區議會選舉,縱使層次有別,總令人忐忑。這是A款心情。
之前一樣有登在本報的另一個調查,標題卻是「區選前不滿政府大飆升」。不滿政府,該當支持民主訴求,有利民主派……一顆心,又「紅」了起來。這是B款心情。
結果出來,大幅接近A款的「現實」論。以梁振英的「紅」,帶出區選結果一片「紅」(赤化)。諷刺的是,梁振英老早跟大學生說,他同意外傭有平等機會申請居港權。
泛民陣營面目模糊
選舉間的一幅奇景,是泛民陣營面目模糊,包括選舉街板有「反外傭享有居港權,促政府立即上訴」一類字眼。驟看,會以為一定是來自建制陣營吧;看清楚了,竟然是民主一大招牌!另一邊廂,號稱溫和理性的香港人,先天要反號稱民主的「暴力」政治、「爛仔」政治,厭惡面紅脖子粗的叫囂;於是,一派泛民,四分五裂之餘,霎時只見七零八落。
Whatever happened to decency and honour in local politics. 這句話,固然要用來問用盡粗鄙而髒手段的保皇黨中人,但一樣可用於自稱民主、以青筋暴現、罵街姿態參選的人。日出日落,舟車勞頓,最緊要搵食的香港人給弄糊塗了,如此有失斯文,這就是爭取民主?於是,在市民的視聽觀感當中,香港傳統民主派的理念形象,已給混淆得無以復加。說北京在這一場選舉中沒有發功,沒有(套用大陸述語)去「給力」,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而得社民連登報支持的外傭爭議,還有大橋兩宗官司對公民黨的選戰影響,不必再贅。
論公關,原本重複訴諸傳媒說個明白,比自己付鈔登廣告自說自話更理想。問題是,本地新聞界的政治取向壁壘分明,完全是一副心有所屬,一就是不報你,一就是扭曲你的話來報你,真正做正常新聞的已少之有少。怎麼啦?
新聞自由,編輯自主呀。
區議會選舉,總算是一場民主選舉──雖然搞民主搞抗爭仍要講錢講資源。結果出來了,到底是人民的選擇,就不好輸打贏要,尤其不必侮辱選民。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都是選擇。雖然去到政治選擇,總希望大多數人會以下一代為念;譬如說,怎樣向孩童解釋,在大陸拿諾貝爾獎的劉曉波要坐監;為什麼一國兩制下,香港跟大陸的最大分別,是我們好彩還有法治,他們沒有。
謾罵?票形形色色
區選結果塵埃落定,仍想一說的,是過程和個人助選經歷,歸納5 點︰
一、喧嘩謾罵、亦步亦趨「唱衰」內容之劣質,恐怕史無前例。一個年輕候選人,給對方派出一名自稱80幾歲(亦即婆孫三代差距)的女子,湊近耳邊不停吼叫,把他的年齡、住址、身份都化成揚聲器議題,再加一句「返去阿媽度食奶啦!」到近70歲的候選人親自披甲上陣,喊出的話更包括「我係太平紳士!他就身有屎!」
二、香港的英文水平真的頗差。一大疑似佐證,是助選名單上唯一沒有受對手滋擾者,是個外籍人士,即是要搞他,要出動英文,對方大概連想都費事。但母語水平亦有驚人示範,見過一張傻兮兮大字標題「持(恃)寵生嬌(驕)」的競選街招,四字成語錯足兩字,中文水平真教香港人汗顏。
三、忽然出現涉嫌可能說不定旨在「?票」、或享受安地華荷(Andy Warhol )說,每個人都可出的十五分鐘風頭、打出獨立民主派旗幟的候選人出奇地多,質素亦出奇地低,由失驚無神派單張教當區居民搭車,至內容的邏輯混亂,烏厘單刀。亦有人連助選團成員也不放過,我給人煞有介事地叫做「黑社會」,幾詼諧。
四、或有人鍾情大圍磅礴的人權、法治理念,覺得談地區工作老土;但實實在在,在地區層面,居民關心的,是樓下設在公園大門口的垃圾收集站可否搬走,及街角那間學校每日放學,一整條街就塞車塞至地老天荒等事宜。問題是,許多這類問題經年累月,許多屆的區議員或已經不幫,或說幫不了。事實仍是,沒有民主,哪有民生。淨是計較一株彌敦道古榕樹的去留,就要在康文署、地政署、建築署、古物古蹟辦事署以及發展局之間兜來兜去,給耍得個一佛出世。
No democracy, only bureaucracy.5. 網上與真實世界,確有分別,電腦上自覺很紅的政治人,在街頭巷尾會給視為小丑。但也真有兩個世界fusion的人物,坐言起行,不淨是talker,更是doer,不請自來競選街站,仗義為泛民候選人拉票打氣。
今日又回到從前,聽到又再重提什麼什麼黨合併,誰與誰劃清界線,泛民應偏右抑靠左,暫時沒好氣。香港人不很理會左右,不管黑貓白貓,一個政治招牌給認為好,就是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