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很喜歡數目字,我們有「一氣呵成、二話不說、三山五嶽……七零八落、十室九空」等等,即使是比較多口頭用的俚語俗語,也一樣。像「一五一十」,要把一件事講清楚,一五一十道來:Tell in full detail.
Give a full account.
Explain thoroughly.
曾見有人把「一五一十」譯做Spill one’sguts,不大貼切,因為Spill one’s guts 基本上是「盡訴心中情」,比較個人,亦有宣泄高於一切的味道,稍為偏離原文「一五一十」、「和盤托出」的意思。
他把話一五一十地說了:He told it all。更口語的講法,是He spilled it。Spill,除了解「倒瀉」,亦即let out, 「講晒」:He not only told it, he spilled it.(他不但說了,而且和盤托出。)
這款行為,如果包含告密、出賣,或俗一點「報串」的嫌疑,就是我們口語中的「二五仔」。話說這一類文字中的數目,有時要計一計,像「二八年華」,原來是二乘八等如十六,說的是十六歲的佳人。但「二五仔」中的二和五不是乘數,而是加數,二加五是七,暗喻一個排行第七的人。一個講法是清朝火燒少林寺一幕,為的是打擊少林僧人跟天地會的關係,去向清廷告密的是寺內武功排第七的俗家弟子,後人就以「二五仔」稱之。
這個標籤因為含有「沒義氣、倒戈相向」的色彩,譯做informant( 「報料」者)、tipster ( 給「貼士」情報的人) , 都太輕巧。中文俗語相對英文俗語,要講究對口單位,二五仔係snitch。
To snitch 等於to steal(偷)。Snitch 作為名詞,一解thief(賊),二解informant(報料人) , 兩者合併: He is the snitch this。(他是事件中的「二五仔」)。
He snitched on his friends.(他出賣自己的朋友。)
「三扒兩撥」, 或是指快快脆脆、hurriedly; 或是說要辦的事容易得很,easily。另一口語「easy 執」→ easy job。叫人把事情三扒兩撥、迅速利落地辦好:Get this done, on the double.(快馬加鞭)。
跟人說一件事簡單不過,三扒兩撥就可辦好, 亦即easy job。許多人也會用習語piece of cake 比喻「易過吃塊蛋糕」——就像「易過借火」。
Glossary spill 一五一十(說話)snitch 「二五仔」on the double 三扒兩撥、快快脆脆piece of cake 三扒兩撥、「易過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