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英文,終歸靠日子有功。常常叫學生買一本小小的電話簿,隨身攜帶,不是用來寫A for Anna 的電話號碼,而是利用小本子A-Z 的排列,日常碰到不識的、有趣的英文,就抄下自修。
一日,隨手拿起一份免費派發的英文報紙,翻掀一下,在釣魚島「捉放曹」一幕中,中國官方抓了4 個在大陸的日本人,標題就是兩個肥大粗黑的英文字:Japanese nabbed-多數同學或都不識得to nab,解捉住、逮著。He was nabbed for drink-drive,他因醉酒駕駛被捕。另一個標題,說馬尼拉人質慘劇過後,北京邀請菲國總統阿奎諾三世訪華,簡簡單單地,就是Aquino gets Beijing invite-就應該注意到,呀,invite 應該係動詞,原來一樣可以做名詞,不一定要寫invitation。
Did you get an invite to the party? ( 那個派對,你有受到邀請嗎?)就可把invite(名詞)放在電話簿的I 的內頁。
生活日出日落,或多或少總會接觸到大眾媒介,一些潮流述語,本來就源自英文,不要自作聰明自行再翻譯做英文,要學原裝字句,像:
持份者=stakeholder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新聞故事中常遇到的另一些名詞,有:安樂死= euthanasia。因為這個行為通常要假手於人,又叫mercy-killing,憐憫謀殺。E.g. Should euthanasia be legal?(安樂死應該合法嗎?)
厭食症= anorexia,形容詞anorexic。E.g. She is unusually thin. She must be anorexic.(她瘦得不尋常,應該就是厭食。)老人癡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要記得A 字通常是大草,因為是人名,是上世紀最先發現及理解這個病的德國醫生姓氏,後面同時加「’s」。反而跟尾的disease(疾病),可用可不用。
E.g. He has early Alzheimer’s.(他得了早期老人癡呆症。)
講開跟健康有關的字,順帶再提placebo,安慰劑。說病人吃了醫生給的藥,即自覺病情好轉,卻原來純粹是心理作用,那些藥不過是糖。Placebo 讀pla-cee-bo.
一些舊時只會在媒體遇到的話,今日已有許多人掛在嘴邊,包括:魔鬼在細節中-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是說一件事大圍宏觀彷彿好端端的,但一究細節,內容就好得人驚。
Glossary
nab 捉住
invite 邀請,作名詞用
euthanasia 安樂死
anorexia 厭食症
Alzheimer’s 老人癡呆症
placebo 安慰劑
The devil’s in the details 魔鬼在細節中
網上聲檔:english.mingpao.com/mp3_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