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談潮語口語,然後提出接近的英文講法,這個取向,並非嘩眾取寵,而是希望年輕讀者對英文有生活感,不會視之為遙不可及的物事。這些年下來,聽到太多的年輕人自白:英文,只會在測驗、考試、面試及見工時才用,看西片都只看中文字幕,也即是說,英文與壓力掛鈎,是個關卡,日常生活碰上,會自行「自動減壓」,對英文不聞不問,不聽不講。香港教英文之失敗,可見一大斑。
嘩眾取寵,英文playing to the gallery,直譯的意思是「向廉價座位的觀眾表演」。Gallery是西方舊時劇院中票價最平的觀眾席,即指平民百姓,含意是水平不高、喜歡看台上有關大小便一類的低趣味笑料——to try to gain popular favour, especially by crude means.(尤以粗糙的手段,圖贏得大眾的寵幸。)Gallery 在這裏的用法,因為「古文」的味道很重, 已愈來愈多人不說play to the gallery,改說play to the crowd(群眾),要討好群眾,他們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早年曾聽一個本地電視台高層人物說大意如下的英文句子:
We make quality programmes. We don’t play to the gallery/crowd.(我們製作好節目,不玩嘩眾取寵。)只可惜這電視人早早下台了。Crowd 在帶批判味道的話語中,通常隨附貶意,像叫人Don’t follow the crowd,就是「不要跟大隊」,不要隨波逐流、人講你講,不要人云亦云。
回說日常生活一筆,常會有「有搞錯」的場景,像明明手上買了票子,到現場卻沒有座位:
There must be some mistake.There has to be some mix-up.Mix-up,用做名詞,指搞亂、出錯,比mistake(錯誤)聽起來輕巧一些,亦因此比較多人講。
會有人問, 既然說some, 為什麼不是some mistakes、some mix-ups?為什麼不是眾數?確不是眾數,因為這裏的some,不是說數目,而是形容「有,但唔知乜」、「講不來亦不必講」之意。要記得這個用法, 可以聯想somebody, 不說somebodies。例句:
We went to see some movie last night.(昨夜我們看了一場電影。)到底是哪一齣電影、戲名是什麼,並不重要。
I was reading some newspaper when he appeared.(他出現時,我在看報。)看的是哪一份報紙呢?總之就是看報,哪一份,一樣不重要。
Glossary
playing to the gallery/crowd 嘩眾取寵
mix-up 搞錯之處
We went to see some movie 我們看了一場電影
網上聲檔:english.mingpao.com/mp3_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