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見報之時,正值全國人大委員長兼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訪港。張德江以出席「一帶一路」論壇為名而來,香港傳媒則以他與民主派的會晤為焦點。畢竟對於香港人來說,香港的內部問題才是最切身的事情。
中央官員與民主派見面,從來都是一個複雜的考慮,但筆者相信中央與民主派有一個共識,就是有交流總比沒有交流好,只是大家對交流的預期有落差。
對於民主派來說,所謂交流應該是雙方會交換意見,所以對於一些冠蓋雲集,但可能無機會對話的盛大場合缺乏興趣,而認為一些能夠對話的非正式場合更有意義。因為我們重的,是交流的質素,而不是形式。這樣的話,相信市民都會明白為何民主派議員不擬出席晚宴,卻樂意出席飯前酒會。
說到會面的形式,不少評論都認為今次安排張德江與民主派議員在酒會中見面,是破天荒的。這個對於民主派來說的確是別開生面,不過對於經常須與世界各國有外交往來的中央政府來說,卻不是創新的安排。比如說在中國就有所謂「走廊外交」,事緣早幾年前中國與日本因釣魚台事件導致雙方關係陷入谷底,暫停兩國高層人員往來,但兩國領導人都認為要在適當時候緩解彼此的關係,因此趁中日大員在外國同時出席某個會議時,安排雙方在走廊碰面,並就爭議作數十分鐘的交談。
今次酒會會面的安排,其實與走廊外交相似。如此則反映兩個事實:第一,中央與民主派的關係正處於低點(即使不是谷底);第二,雙方都認為現在是修補關係的時候。毋須諱言,中央與民主派因去年政改被否決不歡而散,如果說雙方的關係正常,肯定是自欺欺人。然而,政改爭議是一年前的事,如今應該是雙方擱下爭議,重新發展關係的時機。因此,不論中央還是民主派,都應該好好利用今次酒會會面,為雙方關係重回正軌而努力。
筆者相信,中央與民主派並非事事南轅北轍的,在一些重大議題上都可以尋到共識,比如說民主派議員(包括筆者在內)都是不支持港獨的。此外,民主派跟中央一樣,都希望特區政府能夠好好管治香港和維持「一國兩制」。
基於此,民主派議員在與張德江見面時,會重點建議中央政府不要考慮讓梁振英連任下屆特首。原因從其過去幾年的管治已顯而易見——不論在建制派內部,還是在整個香港社會,他都在製造分化和撕裂。中央汲取過去幾年經驗後,換走他,然後以能夠修補各方關係為最重要的人選考慮,相信能夠扭轉香港現時的窘況。此外,為了「一國兩制」的長遠健康發展,梁家傑也會代表公民黨向張德江建議成立「港是會議」,作為香港人與中央保持恒常和正式溝通的平台。
當然,如果有機會的話,筆者亦會向張德江嚴肅要求,絕對不能再發生「李波事件」。畢竟這件事對「一國兩制」是嚴重的衝擊,不但令香港內部人心惶惶,更令不少外國政府關注。要是再有同類事件發生,恐怕香港市民以至國際社會都會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對於中央和香港來說,都是雙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