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會大選明年舉行,自1997 年執政以來,工黨政府很可能要結束自立黨以來最長的執政期。在本年度的黨大會,工黨已經錯過了換血的最後機會,首相白高敦那一代的領導人都不甘心退下來,改由新生代來打造一個「新新工黨」,就注定要給「形象大翻新」的保守黨比下去了。
縱然白高敦能幹老練,才高八斗,他缺乏政治魅力的弱點也明顯不過了,因此只能眼巴巴讓貝理雅獨佔鰲頭,長時期只可穩守第二位。沒有貝理雅的新工黨,親和力以至感染力大不如前。但是,時移世易,保守黨黨魁卡梅倫的政治能量已毋容置疑,而且還比白高敦多了一種「普通人」的親切感。卡梅倫就像當年的貝理雅,頓時成為白高敦的剋星。保守黨試走新的路線,連黨徽都由藍色火炬改作綠色大樹,有助減低選民對保守黨的心理抗拒,甚至可能在大選時給卡梅倫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在此消彼長的情况下,工黨的選情難上加難了。
白高敦也許也沒有預見, 「新工黨」的政途極有可能會敗在自己人貝理雅的手上。事緣白高敦剛委派成立一個5 人獨立委員會,正式就英國參加伊拉克戰爭的決策過程展開調查。貝理雅將於明年初出席作證。該委員會主席表示,委員會本着「徹底、嚴格、公平、坦白」的原則展開工作,內容包括英國備戰、出兵、撤軍的整個過程,並期望明年底遞交報告。委員會將盡量讓調查過程公開,增強公信力。
了解英國的朋友都應該記得,自2003 年伊拉克戰爭以來,英國部隊規模僅次於美國,一度達到4 萬多人。
當年身為首相的貝理雅言之鑿鑿,堅稱掌握了可靠的情報, 指伊拉克的而且確擁有「大殺傷力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在45 分鐘內隨時可以啟動,對地區安全構成即時威脅,他以此說辭獲得國會授權出兵。6 年間,共有179 名英軍在伊拉克陣亡,但「大殺傷力武器」卻遍尋不獲,直至今年7 月31日,伊拉克境內英軍已經全部撤離。
成也貝理雅敗也貝理雅
問題出在貝理雅近日向傳媒繼續堅持他派兵攻打伊拉克的決定是正確的。當被問及他在知道伊拉克沒有「大殺傷力武器」的情况下是否仍然會發動戰爭時,他說,他下了決心支持(美國)在2003 年攻打伊拉克,所以即使當時已經知道伊拉克沒有「大殺傷力武器」,他都會找到不同的說辭來要求出兵。
簡單一點,就是「即使我貝理雅搞錯了事實,理據不甚充分,我永遠都不可能做錯!」
雖然委員會的研訊報告要到2010 年底或2011 年初才公開作結,而且調查沒有法律效力,不會作出有罪或無罪的結論,但貝理雅和一眾工黨高層人員都會接受質詢,幾乎肯定會給工黨製造大量麻煩,對即將舉行的大選選情十分不利。
諷刺的是,貝理雅成為他一手經營的「新工黨」的「大殺傷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