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非洲5 國之際,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Robert Mugabe)在香港斥資逾4000 萬港元購買大埔區豪宅,亦是津巴布韋第一家庭在東亞地區首項被公開確認的物業,他的女兒則入讀本地大學。報道指負責調查的記者曾遭到兩男一女襲擊,並向香港警方報案求助。
津巴布韋政局混亂不已,民生慘不忍睹,跟總統穆加貝的鐵腕政策有絕對關係。第一家庭登陸香港之際,津巴布韋的經濟已全面崩潰,政府任意侵吞土地財產,社會不事生產,失業率高達94%,通脹則達到231 萬倍這個天文數字。在津巴布韋,政府不顧多處水源受污染,已經有數千人死於霍亂,更有超過100 萬人患上愛滋病而缺乏適當照願。一半以上的人口依靠聯合國緊急糧食救援度日。國際貪污監察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的2007 年報告指津巴布韋在全球180 個國家中排名150。
去年3 月的總統大選,穆加貝沒有準備會輸,但當反對組織「民主變革運動」的茨萬吉拉伊贏得了第一輪的勝利,穆加貝老羞成怒,短短幾個星期有百多名反對運動的支持者被殺害、5000 人失蹤,另外有20 萬人被迫離開家園。最後茨萬吉拉伊放棄角逐總統,期望穆加貝自動連任後會停止對反對運動支持者的暴力鎮壓。然而穆加貝政權去年6 月一度禁止國際及國內人道組織的所有救援工作,然後政府用各種手段打擊和操控糧食和醫療救援,加強對人民實行「逆我者亡」的恐怖手段。今年初穆加貝半推半就下同意跟茨萬吉拉伊分享權力,但這是權宜之計,穆加貝依舊唯我獨尊。
中國沒有發言權?
穆加貝家人在香港揮霍無度,損害到香港的聲譽,中國政府也有很大責任。聯合國安理會去年7 月曾表決是是否制裁津巴布韋領導人,該決議案呼籲對津巴布韋實行武器禁運,禁止穆加貝和他的13 名高級官員出國,以及凍結津巴布韋的所有外國資產。動議的美英兩國還希望任命一名聯合國津巴布韋特使。當時中國認為津巴布韋局勢並未對國際安全構成威脅而反對,決議案最後在俄羅斯和中國反對下遭否決。
近年中國向具有豐富自然資源的非洲國家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資金,例如沙特是中國在北非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也是中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國,去年就向中國出口3600 多萬噸石油;中國從安哥拉和蘇丹獲取石油,從贊比亞、剛果等地取得礦物資源。
「能源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應是全部。中國對穆加貝政權的包庇,也許符合了中國政府對非洲的外交和經貿策略,但中國跟穆加貝這個腐敗和害民政權關係緊密,卻要付出破壞了中國的國際形象的代價。
關心非洲的人權和人道災難的意見質疑中國為何對穆加貝的惡行無動於中,更有消息指中國繼續向津巴布韋出售武器,助紂為虐。國家主席胡錦濤也萬萬想不到,一場看似互惠互利的「中津探戈」,竟會導致香港政府陷於如斯尷尬的境地。萬一穆加貝及他的一眾親信真的要避走香港定居,中國會不發一言,然後叫我們啞忍嗎?
在「大國崛起」和「和平發展」的道路上前行,中國要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就得以實質行動關注「人類幸福」和「人道主義精神」,更沒有理由將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所體現的普世價值置諸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