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8 首腦在意大利舉行高峰會,傳媒和公眾似乎對非洲的發展、氣候變化和糧食危機等嚴肅議程提不起多大興趣,東道主貝盧斯科尼的私生活所引發的娛樂消息則較為惹人注意,有消息指一眾第一夫人要跟他保持距離,而奧巴馬沒有跟貝盧斯科尼握手更成為國際頭條。八國集團淪為「八卦集團」,這是因為這類峰會本身根本意義不大、成效不彰,還是受着我們的想像力所限,未有把握機會好好監督各國領袖的表現?
追源溯始,美、英、法、德、意、日這6 個工業國家的首腦會面始於1975 年,背景是石油危機引發一連串政治和經濟危機,參與各國期望透過每年一次「非正式」的外交途徑,就國際問題的成因和解決辦法上增進了解,加強溝通,建立互信和默契。加拿大和俄羅斯分別於77 年和97 年正式加入。由於巴西、中國、印度、墨西哥和南非等新興經濟力量備受重視,07 年就成為G8 在投資、能源、發展和創新科技這4 個範疇的「對話伙伴」。今年的G8 更邀請了超過30 個其他國家參與不同議題的討論環節,因而變得特別熱鬧,足見多邊、多元的外交互動對國際社會必須面對的眾多挑戰有積極意義。
以氣候變化為例,布殊時代的美國做了8 年「氣候逃犯」,時移世易,今次奧巴馬有備而來,更親自上陣在G8 主持這項議程的討論,結果達成了發達國家在2050 年前減少80%廢氣排放的協議,他們並同意促成全球減少50%排放的目標,G8 的領袖均同意把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攝氏2 度之內。不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批評G8 的承擔不足,既沒有定下減排的中期目標,也沒有向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提供更多財政協助,使它們改變以污染推進增長的發展模式,令這些減排目標存在疑問。
減排無中期目標捱轟
就援助受糧食危機困擾的貧窮國家方面,今次會議確定在未來3 年投放200 億美元於「糧食安全計劃」,並計劃把支援工作的重點逐步由緊急糧食救濟轉為鼓勵本土農業生產和改革方面。G8 並首次跟非洲多國發表一份聯合聲言,針對公眾衛生、醫療需求和水資源等問題,重申會共同努力在2010 年達至聯合國的千禧發展目標,使貧窮和饑饉成為歷史。諷刺的是,「糧食安全計劃」本身能否兌現已是一大問題。4 年前英國主持的G8 便曾向非洲承諾將發展援助金額增加一陪,事實卻是至目前只有近三成的增長,八國集團中意大利的表現更是最差。雖然G8 的「問責報告」將於明年的加大拿會議發表,但輿論急不及待大潑冷水早是意料中事。
有對話當然比不對話好,突顯個性的外交活動也為各國領袖提供表演的大舞台。
召開一次G8 這樣的高峰會議,事前需經由各國官員協調籌備,預早要草擬好各國能同意的文件,會議期間又勞師動眾,招呼隨行的傳媒和不同持份者,虛耗數以億計的成本。每兩年召開一次的英聯邦國家首腦會議(Commonwealth Heads of Government Meeting,簡稱CHOGM),就曾經被譏笑為「用公帑支付的便宜假期」(Cheap Holidays on Government Money)。
訕笑之餘,值得深思和反省的是,高峰會的成敗或成效不僅是關乎一眾領袖個人榮辱的一次活動或一次演出機會這般簡單,因為G8 之後,同一批領袖還會在9 月的G20 續會和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有機會碰面,都是關乎世界上幾十億人民福祉和安危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