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激發新動力 零碳香港大勢所趨

分享給朋友

25/04/2016

地球日激發新動力 零碳香港大勢所趨 黎廣德

上周五(22日)是達成《巴黎協議》後的首個地球日,無論從紐約到香港,都有令人振奮的消息。在聯合國紐約總部,秘書長潘基文見證全球175個國家領袖共同簽署對抗氣候變化的《巴黎協議》,成為歷來最多國家在單日簽署的國際協議:「今天你們跟未來人類簽署了協定,因為這份協議遠超於一份承諾,而是代表這一代人和子孫後代起而行動的決心。控制全球暖化不超過攝氏2度甚至1.5度的窗口正在急速關閉,我期待公民社會和全球年輕人向他們的政府問責,一定要滿足今天許下的諾言。」

這邊廂,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和副局長陸恭蕙代表政府出席香港公開大學、低碳亞洲和香港地球之友合辦的「從巴黎協議到後碳城市」高峰會。當天有逾300名政商與民間團體代表出席,他們一同簽署《2016地球日香港約章》,誓言「我們將採取實質步驟,無論以個人或合作方式,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至安全水平,並為抵禦已經發生的氣候變化建立適應力。為促使社會過渡至低排放及具氣候韌力的經濟體系,我們支持所有能把香港變成碳中和城市的新方案,包括政府為加入『碳中和城市聯盟』而採取的適切行動。」

這是清晰有力的訊息:香港非加速過渡至零碳城市不可,而商界與民間已準備就緒,關鍵在於政府須負起領導責任,才能事半功倍。雖然黃錦星未有當場承諾「零碳城市」目標,但他表示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任主席的跨部門委員會已開始工作,將於今年中有新動作;陸恭蕙也當眾表示政府不會在責任面前退縮。

不少人對政府承諾深抱懷疑,這是全球現象,香港更甚;但國際潮流浩浩蕩蕩,難道香港甘願抱殘守缺?

天翻地覆 經濟轉型

2014年6月,全球17個城市的領袖齊集哥本哈根,宣布成立「碳中和城市聯盟」,以2050年減低碳排放至少80%為目標。這些城市包括倫敦、紐約、悉尼、溫哥華等國際都會,但亞洲區只有日本橫濱。事實上,這套目標能否實現,誰也沒有十足把握,因為很多必要的科技還未研究成功,而面對這場天翻地覆的經濟轉型,各地城市的企業和市民是否願意改變根深柢固的習慣,也是未知之數。這些城市領袖依然勇往直前,因為若不孤注一擲,便得坐以待斃。

與此同時,潘基文委託全球30家科研機構共同進行「深度減碳路徑」研究,當中包括一份由中國國家發改委科研機構與清華大學合作撰寫的《中國深度減碳路徑》報告。這份報告十分重要,因為它是中國向聯合國提交「自主減排承諾」的科學基礎。報告指出,中國尚有1.8億貧窮人口日均收入低於2美元,而中國的發展目標是從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5000美元增至2050年時的3萬美元,接近香港今天的3.4萬美元,同期城鎮人口佔整體人口比例則從五成增至七成半。

隨中國人均產值在這40年內增長6倍,電力消耗預計增長3倍,初級能源消耗亦會增長76%。但就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形勢下,碳排放量絕對值要於同期減36%,每一度發電產生的碳排放量要減91%。從這些數字一加一減的強烈對比,可見任務非常艱巨。

零碳目標 激發創新

談論零碳未來的時候,先要弄清兩個概念:零碳一般是「淨零碳」的簡稱,亦即「碳中和」。例如,繼哥斯達尼加、不丹、挪威和馬爾代夫之後,瑞典是最新宣布訂立「碳中和」目標的國家,目標是2045年減碳85%,其餘15%將通過投資國際項目,包括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益項目,以「碳信貸」的方式抵消,屆時瑞典可以聲稱是「淨零碳」或簡稱「零碳國家」。

同樣道理,香港要成為零碳城市,務求於2050年減碳80%,亦即從今天的年排放量4300萬噸減至900噸左右,然後向其他國家購買900噸「碳信貸」抵消,例如在四川支持植林項目,或在印度支持太陽能發電等等,都可以在更有效率抵消碳排放之餘,兼獲扶貧或加強生態功能的正面效益。這是設計碳抵消機制或推動碳信貸貿易的本意,但整套程序必須嚴格遵從國際認證標準,才可達致多贏之局。

只要香港下定決心加入「碳中和城市聯盟」,官商民各界有清晰目標,便可以各自出力制訂行動計劃,更可以與其他17個城市互相取經,尋求創新方案。

特區政府過去認為香港因環境局限,依靠自身減碳很困難,所以曾經提出增加輸入核電,但2011年福島核災後改為輸入天然氣;可是天然氣發電的碳排放強度雖然比用煤電低,卻仍然是石化燃料,最終也要取締,所以只能是過渡時期的權宜之策。

為了零碳轉型,香港不能迴避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方向。只要發揮創意,減碳之道其實大有可為,以下是兩個關鍵方向:

一、上網電價、分散發電:政府中央政策組曾經委託香港理工大學進行遙感測距研究,發現如果充分利用全港31萬棟大廈天台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總面積28.6平方公里),扣除約三成無法應用的面積,可以供應全港發電量的6.9%;若加上公共空間安裝太陽能發電(總面積24.2平方公里),可再供應多7.4%;即使只在政府大樓和社區設施天台安裝,也可供應1.3%,比政府目前設定的1%可再生能源目標還要高。電力公司認為這些期望並不現實,因為大廈天台業權太複雜、太陽能系統太貴、回本期太長等等,總之有千百樣困難,最好想也別想。

真相剛好相反,太陽能發電技術突飛猛進,按照2014年國際可再生能源局(IRENA)的報告,安裝成本在5年間下跌近七成,未來3年再下跌四成。香港未有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的關鍵不在於太貴或太複雜,而在於電力公司不肯收購民間發電。如果政府參照全球逾50個國家已經採納的法規,要求電力公司按照具吸引力的高價回購民間可再生能源發電,必定可以刺激市場投資,什麼天台業權問題可由民間自發解決,毋須政府操心。

事實上,中國早已採用上網電價鼓勵太陽能、風電等投資,例如廣東省南方電網收購太陽能電價是人民幣0.98元,比煤電0.47元高逾倍,所以預計到2030年,中國全國發電量有兩成會由可再生能源供應。環境局正與兩家電力公司就監管協議於2018年續期條款展開談判,全港設立上網電價和規定可再生能源優先上網是至為重要的一步。

二、浮動太陽能電站:很多人誤信發展本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難題是欠缺土地,在市區有困難,在郊野公園也有團體反對云云。除了發展離岸風電,水務署管理17個供應食水的水塘,總面積達23.8平方公里,為何不善用來發電?

浮動太陽能電站絕非妙想天開,目前全球最大的一個剛於上月在倫敦希斯路機場附近的「伊利沙伯女皇二世水塘」投產,共有2.3萬塊太陽能板,發電能力6.3兆瓦,投資600萬英鎊;比這大一倍的項目正在日本千葉縣一個水塘上建造,預計2018年投產。

事實上,水上浮動太陽能電站的概念從2007年起已在法國試驗,因此法國公司積累了科研經驗,正向日本和中國輸出技術。如果香港願意早日面對本身的環境局限而發揮創意,本港企業或科研機構其實最有資格領先全球鑽研浮動太陽能發電技術。根據外國經驗,這項技術還可以有減少水塘日照蒸發量、減低海藻生長等額外環境效益,但必須克服颱風衝擊與水位大幅升降等技術問題。

今天急起直追,為時未晚。據悉水務署準備在石壁水塘推行試驗項目,新成立的創科局會否加碼投資,令香港從後趕上?環境局會否說服電力公司配合,令減碳策略向前邁出一步?

彭博新能源部門預測,未來25年興建的電力基建設施中有35%屬太陽能,即牽涉3.7萬億美元投資,如此商機香港豈能錯過?

急轉直下 形勢嚴峻

雖然十分不幸,零碳轉型最大的助力可能來自科學界持續不斷的壞消息。例如一班科學家上月在《大自然》期刊發表有關南極冰原的最新研究,發現在「一切如常」的情景下,本世紀末的海平面升幅比原先估算高一倍,因為光計算南極洲的「貢獻」已有1.31米,到2500年上升更逾15米。

同一時間,被譽為「氣候科學先驅」的James Hansen聯同18位科學家在《大氣化學與物理學》期刊發表報告,由於南冰洋和大西洋海流錯亂與兩極冰原的相互作用,預計海平面會有非線性上升,在未來50至150年內會升高2至5米,比傳統估計高5至10倍,屆時全球沿岸城市將無一幸免。

身兼聯合國氣候特使的荷里活影星李安納度狄卡比奧獲邀在《巴黎協議》簽署儀式上發言,他毫不諱言地疾呼:「經過21年的辯論與會議之後,這是宣布不再空談的時刻,不再要藉口,不再搞10年研究,不再容許石化燃料企業操弄科學和對未來影響至大的政策。……全世界都在看,你們要不受子孫後代讚頌,便受他們唾罵。」

這段說話既適用於全球國家首腦,也適用於香港的政商領袖。

 

分享給朋友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The purpose of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form is to complete the purchase concerned and allow the Civic Party to contact you in the future.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take the time to read this policy, and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We strive to protect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may provide us but by law we must allow inspection of the volunteer register. Your personal data will be put into our volunteer database and will be used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arranging volunteer servic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you.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You may contact us for enquiry, updating or ceasing the use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閣下在此表格提供的資料,只用於處理是次購買以及日後與本黨之聯繫。閣下的資料絕對保密,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或透露予任何第三者。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請細閱此私隱政策,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我們藉此表格收集 閣下資料的目的,是處理 閣下的義工申請,閣下所提交的個人資料將儲存於本黨的義工資料庫內,並只會用於本黨安排義工服務及與閣下通訊的用途上。閣下的資料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如欲查詢、更改或要求停止使用你的個人資料,請與本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