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充滿吊詭,英文的Catch-22—— 要出城,得先拿許可證,但那個許可證要出了城才有得拿,於是橫不行,豎也不對,彷彿沒有出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惟有坐困愁城揀隻豬?但你真有得揀嗎?說泛民「團結」如是,說特首選舉如是。
范太葉太輪流耍人看,半年前後,范徐麗泰明明仍是同一個人,代表的一套面貌沒什麼變化,但就見她的選特首民意支持度,由紅到盡時豈止化灰,簡直上吐下瀉;此人耍香港人耍足半年,市民亦對其還以顏色。搞政治,終歸要向mass psychology、公眾觀感低頭。
這一筆的接班人,叫葉劉淑儀,嘩,其人的立會議員支持度好似排第一喎。非常相似的一幕,是好些香港人選擇忘記前事——范徐麗泰回歸時的姿態取向忽然「江青」,由八十年代的親英至九十年代的擁共,至今日的莫名其妙;而葉劉,她的「大陸人隨時千帆並舉湧港」的大話, 還有硬銷二十三條的氣燄……。成功幫忙爭取2003 年的五十萬人上街。由她做特首,不日,香港人可以期待有一百萬人上街!
即使以「都不過做好份工.」為其開脫,但特首一樣是份工,大家就有理由大大擔心了。更何況,葉劉淑儀最新最大的「成就」,不就是改寫香港的核心價值,這次成功硬銷一句:司法獨立誠可貴,港人福祉價更高!老老實實,衣食住行,樣樣都是人民福祉,記得以後凡事都用得上,就可以..忘記既不能吃也不能穿、抽象的層次高一點的精神價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更不必向下一代重提司徒華的一句:溫飽權只是動物權。
也就是林行止說的「香港可能漸漸在自由世界中淡化褪色以至失去國際大都會光環的先兆」。
理論是,任何選舉,人人有參選權、也有投票權,最是理想;不是說,有得揀,你先係老闆嗎?自由市場,愈有選擇,愈是對消費者有利。但現實是,多個人參選,不管有意無意,效果就是「?票」。
眼下, 疑似「虎」與備選「狼」要一齊爭,擺明會益了隻吊吊揈的「豬」。
有說, 揀豬好過。
但我們也有一句「扮豬食老虎」。況且,豬也有許多品種,包括喬治..維爾筆下《動物農莊》中,那隻叫拿破崙的領袖豬。
偵查報道希望多做
當下只覺憂愁,說參選權,眾所周知,北京老大哥的認可祝福至為重要,說投票權,你我根本沒有票,不必再贅。於是,大眾起勁討論的,來去是那三數張五官;於是,不管傳媒怎樣煞有介事.烚烚報道特首選委會選舉,就只見人多聲雜的一個動物農莊,no personalization,no dramatization, 「都唔知邊個打邊個」,沒得聚焦,也就唔得閒理。
仍盼望本地新聞界認真多做偵查報道,諸如許多人掛在嘴邊的「種票」事宜——改報地址為要在指定選區投票?譬如一屋足足二十三口,二十三個選民! 「.房」?但地址卻又是個辦公室之類。
又抑或,香港可否考慮強制公民投票,外國人叫的compulsory voting?在澳洲,不盡這公民責任會罰款五十澳幣。但在此地,蛇齋餅粽除外,會不會另外有人會代付罰款?再抑或,這本來就是個沒有記憶的城市;當建制派連《檔案法》——為香港這個家好好地保存記憶,誰做了什麼?為何要負責——都要否決,這……提出強制投票法,是天方夜譚?
主流傳媒肯定仍有傳統的magnifying(放大)、snowballing(滾雪球)以至manipulating(操控)功效,日復一日,新聞界講得夠多夠大聲,漸漸,錯都彷彿對,假的也真得了。於是,乍讀一等一的知識分子談外傭官司的一段話,霎時無言以對: 「但是公民黨卻選擇於『最後關頭』採取法律行動,雖令法理彰顯……;亦予政敵以『公民禍港』大事攻訐,敗壞選情」。
這裏頭,有很大的誤會:這個黨有大律師黨員根據專業守則,自接官司,這個黨本身跟這樁法庭個案根本毫無關係,遑論選擇在什麼時候採取法律行動(順帶一提,本人兼職記者╱老師╱黨員,自行在王丹主催的網上「華人民主書院」授課談傳媒與民主,既無向黨申報,亦不必得其批准,日後若竟然有什麼政治爭議,此乃純粹個人事業一章,與人或黨無尤)。
兩黨輪替香港難行
當連林行止都會誤會,這個黨亦要反省對外發言的姿態及presentation 問題。
區選過後,市民只聽見泛民中人一樣人多聲雜,似乎句句「割蓆」、「劃清界線」……,這又惹來批評,誰有權包攬民主。.?誰有獨市生意、註冊商標?問題是,怎地你標籤我「偽民主」可以,我宣布跟你「冇偈傾」不行?
未來有泛民黨vs 建制黨?英美等國,確也基本是兩黨輪替執政,不同的是,人家民主社會的資源和權力機會均等,on equal footing。
這個小城,那邊在外頭「清洗」,這邊搞內部「清洗」?更大的問題是,泛民若真的大團結,當初亦不必各據山頭,另起爐灶。事實是,淨是外傭申請居權一筆,就有甲說寧輸選票不輸黨格,乙卻大聲講明:不贊成(即是反對)外傭享有居港權。今天,只要一句金蘭結義,就來同氣連枝?
泛民既要拒虎,又怕引狼,且擔心大佬細佬文化,真的只能坐困愁城揀隻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