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諮詢本末倒置窒礙發展

分享給朋友

04/04/2013

填海諮詢本末倒置窒礙發展 黎廣德

填海造地是香港城市增長的一貫模式,不應排拒作為未來發展的可選策略之一。社會各界應理性探討,政府則有責任提供資源,按部就班地引領各方締造共識。可惜,發展局剛公布的填海及發展岩洞第二階段公眾諮詢,犯了本末倒置的大忌,恐怕會激發更多社會分歧。

城市如何發展,歸根結柢是社會大眾的集體價值判斷。正如回歸後維港填海爭議,經過多年官民訴訟後,在2003 年政府終於明白公眾參與的要害,成立共建維港委員會,讓各界共同建立發展維港海濱的願景,訂定發展目標,再請專家制訂不同方案供公眾選項,最後才落實規劃圖則和工程方案。這種從宏觀到具體,先目標後方案的程序,是城市規劃的必經階段。

用上同樣邏輯,今次諮詢應有三個

步驟:一、制訂城市發展願景:估算人口增長量、確立環境質素指標和人均住房面積目標;二、確立土地開拓策略:包括如何善用閒置土地,檢視丁屋政策,徵收新界棕地、市區重建和填海拓地的可行性、環境成本和社會效益,讓公眾知所取捨;三、進行填海選址:以善用其他拓地方案為前提,替不同選址進行累積社會環境影響評估,方便社會各界以客觀數據為基礎進行理性討論。

三部曲殘缺猶如浮沙建屋

顯而易見,這個「願景─策略─方案」三部曲在今次諮詢中殘缺不全,取而代之的是「賊佬試砂煲」模式:第一階段推出25 個填海選址,第二階段縮減至6 個選址,但發展願景和土地策略始終欠奉,兼且沒有公布環境影響和成本效益的數據。這種諮詢方式,猶如在浮沙上建屋,難有紮實的基礎。

以人工島方案為例,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之間填海2400 公頃,幾乎等同4個油尖旺區的面積,可容納人口逾110 萬。政府錯估人口數據屢有前科:前年估計2039 年有890 萬人,去年估計已縮減了50 萬人(註一)。究竟人工島上的新增人口從何而來?是為了配合中港融合的外來移民,還是要逼本地婦女多生多養?這是關乎香港未來的抉擇,政府豈可裝作若無其事便加諸港人頭上。

《明報》社評以「土儲愈多改善空間愈大,填海造地應更大膽規劃」為題,指出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少得可恥, 「希望現在規劃填海,將來有大幅增加可住之地,樓價不再瘋狂茘升,居住面積可以有所改善」。這種說法相信點中很多香港人心中的渴求,也♣合筆者多年來催促政府善用新界已破壞土地,發展副都市中心的理念(註二)。但這項推論有一大漏洞:改善人均居住面積只是坊間一廂情願的說法,特首梁振英從未為此訂出目標,發展局長陳茂波更未有因填海而對此作任何承諾。沒有配套的人口政策(例如特區取回單程證審批權),房屋政策(例如大增公營及資助房屋)和經濟政策(例如發展二元房產市場),土儲再多也無法改善港人居住空間。

「虛擬願景」難以取信於民

《經濟日報》社評也以「填海並非萬惡,為下一代覓地」為題批評環保團體反對發展,認為填海可以改善民生、解決環境擠迫、租金攀升、產業多元化等種種問題。這項立論猶如一根大棒,把政府從未承諾的民間訴求視為必然發生的美好將來,用來嚇唬所有妨礙「虛擬願景」實現的反對聲音。只要回顧香港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大大小小的填海從來未有停頓,但美麗願景卻從未實現,今天要市民相信「填海就是萬能」,恐怕並不容易。

事實上,今次選址中有兩個不乏前瞻性:以青衣西南而言,政府早應面對航運業走下坡的現實,放棄興建10號貨櫃碼頭而改變土地用途;把沙田污水廠遷入岩洞而結合馬料水填海,可能是成本效益最高而生態破壞最少的選址。但陳茂波無法說明填海拓地的具體用途和對市民有何得益,只是空泛地以「增加土地儲備」為名搪塞,突顯了「工程先行、願景欠奉、目標不明」的困局。表面上對填海選址開放討論,實質上對填海背後的假設不容置疑,是向專權政治倒退,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反面。

為何發展?為誰發展?

試想,若果財政司長明天宣布為了增加財政儲備,一窩蜂開徵銷售稅、增值稅、環保稅等等,但不肯說明用途,市民能不上街暴動嗎?對香港人來說,增加土地儲備所付出的代價比起政府開徵新稅不遑多讓,只是方式較為隱晦而已。如果填海拓地的得益者,不是普羅市民改善居住面積或產業多元化,而是廣建豪宅大賺特賺的財團、或佔本地工程份額愈來愈多的內地國企,或受惠於梁振英政府大有為政策的特殊工業,今天支持填海的一番好意豈非變成愚民的工具?

政府若不懂善用土地,開拓新土地便等同浪費資源。發展局至今不肯公布390 公頃閒置住宅用地的清單和使用時間表,亦未有提出如何善用新界800 多公頃棕地和933 公頃「鄉村式發展」土地的策略。未雨綢繆是好事,但丟開了今天的急務而高談為下一代綢繆,難免有惺惺作態之嫌。

市民對填海有「陰謀論」的心態,正是由於政府沒有汲取維港填海的教訓,拒絕面對為何發展和為誰發展的核心問題。要擺脫今天的困局不難,發展局只需以6 年前規劃署制訂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為藍本,從速補足發展願景與土地策略的兩部曲諮詢,向市民承諾改善民生的具體目標和配套政策,便有望為填海方案締造共識。但是,以梁振英深藏不露的作風,他建立土地儲備的真正目的能夠坦然和市民共議嗎?也許這才是香港人恐懼的根源。

分享給朋友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The purpose of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form is to complete the purchase concerned and allow the Civic Party to contact you in the future.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 The Civic Party respects your personal privacy and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your trust and confidence. We believe in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take the time to read this policy, and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We strive to protect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may provide us but by law we must allow inspection of the volunteer register. Your personal data will be put into our volunteer database and will be used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arranging volunteer servic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you. We are the sole owner of any information we collec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not lent or sold to anyone for any purpose. You may contact us for enquiry, updating or ceasing the use of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閣下在此表格提供的資料,只用於處理是次購買以及日後與本黨之聯繫。閣下的資料絕對保密,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或透露予任何第三者。

  • 公民黨絕對尊重閣下的個人私隱,並會將資料保密。我們會妥善保存閣下提交予我們的任何個人資料。請細閱此私隱政策,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我們。我們藉此表格收集 閣下資料的目的,是處理 閣下的義工申請,閣下所提交的個人資料將儲存於本黨的義工資料庫內,並只會用於本黨安排義工服務及與閣下通訊的用途上。閣下的資料只供本黨保存和參考,絕不會外借或出售。如欲查詢、更改或要求停止使用你的個人資料,請與本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