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區議會選舉一役,是我從政7 年中深刻而寶貴的一課。記得在區議會選舉投票前幾個晚上,我都無法睡好。直至11 月6 日當天,我6 時許就醒來了,在本區投完票後,就開始馬不停蹄的拉票活動。在15 個小時內,我跑了港九新界一圈。有市民見着我,便批評公民黨的外傭案立場,亦有市民上前很親切握手,拍一拍肩膀以示支持。許多助選的街坊,為公民黨的候選人叫得聲嘶力竭,站得兩腳發痠,把我們的參選者當成自己家人,這令我十分感動。感動的是他們在這個艱難時刻,仍願意跟公民黨風雨同路。
選舉結果,公民黨的成績叫人失望,41名候選人中只得7 名當選,無法保住原來12 個議席。面對如此成績,我們絕對要深切反省。
銘記每一個叮嚀在區選後,我陸陸續續收到許多市民的信件和電郵,還有在臉書上朋友的留言。有中文寫來的,有英文的,有附上學者評論文章的。不少批評的說話相當直接,但我看在心裏,卻是萬二分的感激。試問若朋友已放棄了你,還會花時間寫一封長電郵來跟你說道理嗎?大家還是願意給公民黨提意見,提醒我許多大大小小不足之處,全部都是很實在的建議。不少人寫到最末段,其實都是勉勵公民黨,希望我們做得更好。大家的一字一句,都已經寫在我心中。
集思會
區選後首個周日,公民黨舉行了集思會,有120 多位黨員出席,狹小的黨總部水泄不通,在近5 個小時的會議中,有40多位黨友發言,我們並肩而坐,坦誠地作了一次交流。面對危機和困難,我們深深明白,在戰場衝鋒陷陣固然需要,但靜心聆聽各方意見同樣重要。
在集思會上表達的意見經初步歸納後,主要認為公民黨應朝3 個方向力臻完善:一是要透過清楚的政策倡議和對社會事件的適時回應,重申公民黨專業、獨立、講道理、重溝通的建黨信念;貫徹對人權、自由、法治和民主的理念,並顯示我們的執行力。
二是要服務好地區,建立街坊網絡,完善選舉工程,並提升選舉時的動員能力。
三是要學習把我們的信念和價值,以更為公眾受落的溝通方式,有效地傳達出去。
選舉工程這次公民黨的選舉工程,實在有很多不足之處:沒有好好掌握形勢,以致未能釋除市民對我們一些立場的疑慮;出選人數太多而資源上未能配合;在揀擇選區考慮不周,以致選舉工程開展後感覺吃力而事倍功半。
在部署4 年後的區議會選舉時,我們會緊記這些經驗,確保不會重蹈覆轍。
不得不提,是選舉期間甚至之前數月,我們看到種種令人憂慮的現象,例如政府及建制派由7 月開始,在法院未開審外傭申請居留權案件前,便聲稱外傭可以隨意湧港;建制派幾乎缺席所有選舉論壇,拒絕面向群眾。另一方面,有團體無視選舉條例的規範,滋擾及破壞候選人的選舉工作。10 月中我們去信要求約見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要求他履行職責確保公平選舉,卻遭拒絕接見。凡此種種,都令公平公開的選舉蒙上陰影。
在選後記者會上, 我提到「蛇齋餅糉」、「種票」或「組織的投票機器」時,前提只是想指出民主派資源匱乏之困,和上述出現於選舉中不公平和令人憂慮的現象,絕對無意將選舉失利諉過於人,這從來不是公民黨的想法和態度。
同樣,當我提到很難要求「當紮」的專業人士花長時間處理地區工作時,我只是有感而發地講述親身經歷。在4 年前區選落敗的年輕專業黨友中,起碼有4 位得票不俗的,但都礙於家人的期望,和需要經濟上照顧家庭而未能留下在區內深耕。我曾嘗試挽留,但我又能憑什麼?他們年輕幹練,在自己專業尋發展,好向家人交代,是很自然的事。我絕對無意貶低全職地區發展者的重要性,更無意指專業人士就不能或不該服務社區。事實上,公民黨當選的區議員中,確實有願意投身服務社區的專業人才。
地區服務
地區工作做得不足,是公民黨的弱項,我們是承認的。公民黨不希望再予選民「空降」的感覺,定必發掘及培養可以專職服務地區的人才。我將聯同黨內每一位區議員和地區發展者,身體力行,積極發掘攸關民生的地區議題並不懈跟進,做好地區工作,為街坊謀最大福祉。在資源不足下,採取人海戰術並不理想,日後黨在投放有限資源時,得策略地集中在表現較好和有發展潛力的選區,長期紮根,以「深」代「廣」,一步一步打好基礎。
外傭居港權案
外傭居港權官司在選舉期間一直困擾公民黨。我們被講成支持幾十萬外傭取得居港權,只是因為公民黨沒有說一句「反對外傭取得居港權」。
事實上,公民黨與香港人一樣,擔憂霎時間有幾十萬人湧入對香港造成不能承受的壓力,但法庭在11 月10 日第3 宗外傭案上的判決,已清楚證明這種景况根本絕不會發生。
法官的判決有力地解釋了《基本法》第24 條中兩個概念,外籍家庭傭工如要取得居港權,必須符合兩個條件,即(1)申請時已連續通常居港7 年;及(2)以香港作為永久居住地。法庭判第3 宗案中的一對菲律賓母子敗訴,原因正是二人分別不符合以上其中一項要求。判決證明了外傭要符合資格取得居留權難度極高;而除非入境處在審批申請時,做法荒謬和極不合理,否則法庭根本不會推翻其決定。所謂幾十萬外傭湧港之說,根本毫無根據。公民黨希望,香港人不要被個別人物製造的恐慌嚇倒,支持尋求人大釋法,再一次動搖香港的法治根基和司法自主。
有人問公民黨在區議會選舉後,是否改變了外傭居權案立場?我可以清楚的告訴大家絕無其事。早於選舉期間,我在街頭嗌咪,在10 月6 日於報章發表的文章,以及19 日在立法會的發言,都是重申公民黨如大家一樣有同樣的憂慮,但我們相信這擔心不會成真,並不存在公民黨突然「轉軚」。可能是我們以前表達得比較繁複和技術性,信息未能讓市民明白而已。總結經驗,公民黨未能充分照顧市民所思所想,出現自說自話的情况。在這方面必須力求改善,使大家更能掌握我們的論據和觀點。
早前有報章指出,林文瀚法官就第3 宗外傭居港權案的判決,猶如「遲來的公義」,算是還公民黨一個公道。無論如何,若藉着這個「小誤會」,我們終於能把一直希望向市民傳達的信息傳開去,雖然遲了一點,但總算可以告慰。
堅守法治、守護公義一直是公民黨秉持的原則,這是我們願意持守的價值,唯望廣大市民繼續督促和支持我們。
小結
公民黨於2006 年創黨至今5 年,目前正是適當時候,從我們走過的民主路總結經驗,深切反省。民主路愈難走,我們愈要沉着應戰。今後我會更虛心謙卑地聆聽大家意見。
區選後收到一位前輩的短訊。前輩是我太太的中學中文老師,多年來對我們一家愛護有加。他說: 「民主路不易行,小休後為公為民,重返戰場,默期下屆立法會選舉旗開得勝。」同樣的說話,不止前輩一人。讓我在此感謝大家的體諒和鼓勵,並承諾你們,公民黨會用最大的誠意,爭取大家的信任,贏回公眾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