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期已屆,立法會亦將於明年換屆,回顧過去四年區議員工作和三年立法會生涯,發現對一個「新」人來說,區議會真是一個很好的從政起點。一切皆要從前工作的磨練說起:
這幾年間,我由地區工作開始,為市民處理日常遇到的問題,如街道清潔生、交通擠塞等事宜;過程中我需要直接與負責的地區官員商討解決方法。從而明白到區內市民的關注,亦了解到官員執行上的困難。在「不打不相識」的情況下認識過一些事事以民為先的官員;甚至試過與中級公務員合作繞過官僚阻力,成功為民請命,得到很大滿足感!
只憑法律的專業知識去處理區議會層面的申訴並不足夠。我會掌握市民面對的問題,主動了解更多執行程序和不同層面的專業知識,邊學邊做,其後在立法會監察政府制訂政策時便可將實際經驗與政府分享,並反映執行上的困難,務求令政策更貼合市民需要,亦方便公務人員執行。
與市民溝通引進新方法
例如處理山頂斜坡問題的經驗,加深了我對各種維修斜坡方法的認識。而通過與擁有斜坡的業戶的溝通,我明白到他們的。我記得,當時大家都傾向以「噴漿」方式鞏固斜坡,因為這方法常用而且施工方便;但亦有居民提出用「泥釘」的方式維修。
比較過「泥釘」和「噴漿」方式的優劣後,我明白到「噴漿」方式行之有效、立竿見影,但鞏固後的斜坡卻會變得光禿禿,寸草不生。而用「泥釘」維修後的斜坡,仍能植坡,對居民的生活環境、景觀有所裨益。我理解到官員和屋苑管理人員傾向選擇常用有效的方式協助居民解決問題,對較新或複雜的方法有所保留。
後來我將「泥釘」這種較環保的維修方式帶到立法會討論,並建議政府在處理全港斜坡問題時,可在適合的情況下考慮多一種方法,讓市民知道有其他選擇。希望當市民明白到植坡對區內的空氣質素、綠化,甚至降溫都有一定好處,會願意多加考慮。
此外,中西區的樹木問題,特別是石牆樹的存活,亦深受區內居民重視。石牆樹是生長在護土牆間的大樹,可說是香港這個密集居住環境下獨特的人樹共融奇景,外國罕見。可惜它們很多時因為一些重建或馬路擴闊工程,而受到人為傷害或遭受砍伐。
樹木管理「斬腳趾避沙蟲」
在跟進樹木管理政策時,得悉香港的樹木管理異常複雜,政出多門,涉及十多個政府部門,主要根據樹木生長位置的管屬權來判定應向哪個部門尋求協助。此外,亦發現管理保育隊伍缺乏專業知識,監督存有問題,很多時會用最簡單一勞永逸的方法來處理這些珍貴樹木———砍伐移除!
從樹木專家口中,我知道除了「斬腳趾避沙蟲」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保障市民安全和方便之餘,樹木亦可繼續茁壯生長,只是執行這些方法需要較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監察和對居民及環境有多一份關注細心。這些年我積極推動訂立樹木法,就是希望政府有一套統一、專業而全面的樹木管理、保育政策,減少塌樹事故及保育珍貴樹木。前天,我更在與特首會面討論《施政報告》時,強調訂立樹木法的重要性。
區議會確實讓新丁從政者走到社區的最前,親力親為,了解民情。再加上所持所學的專業知識,盡力解決地區問題外,更應嘗試推動政策局制訂出切合市民需要的政策,做到真正的以民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