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剛落幕,共和黨及新興的茶黨成為焦點,前者成績突出,主因是選民藉票箱表達對主政國會兩院的民主黨及總統奧巴馬未能扭轉經濟弱勢的不滿。民主黨沒有輸掉參議院的控制權,算是不幸中之大幸。政情變幻無常,今次選民的態度對兩年後的總統大選有什麼示,言之尚早。細閱共和黨的政綱《對美國的承諾》,主軸是耳熟能詳的新保守主義論述:反對大政府、反對規管市場、反對浪費公帑、壓縮福利開支、廢除民主黨的醫療改革,還有減稅和減財赤, 最後是「相信美國」、「美國要發聲」,新意實在欠奉,但足以鼓動共和黨支持者對民主黨的一貫負面態度,最後以投票來懲罰巴馬。在政治學上,共和黨破壞民主黨主導地位的叫陣方法叫做「偏見動員」(mobilisation of bias),跟布殊政府時代常見的「正邪決戰」的論述同出一轍。
「政府管得太多、官僚機關大得過分!」這類中聽的政治語言固然有利共和黨的選舉工程,可別忘了並非每個人或每個企業都對自己的處境負上責任,作出理性和智慧的抉擇,到頭來政府還是要對不負責任或反社會公益的行為承擔風險和代價的,也許是因為「見死不救」並不符合政治倫理,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沒有政黨會放過每一個爭取選民的機會。
政府應化身成為「選擇工程師」
明乎此,近年民主共和兩黨皆對「優化個人決策」這個行為經濟學研究課題愈來愈感興趣。例如,以現金或其他獎勵計劃使每日將垃圾分類成為市民的習慣。也有美國地方政府嘗試設計由政府「每日供款一元」的個人戶口來加強求助人士戒煙、戒毒的意志。又例如,有系統向市民指出「大部分像你的人會怎樣做」,利用我們「跟大隊、互相仿效」的心理傾向,以達至改變個人的習慣的目的。故此,政府的角色,可以在制訂公共政策和提供服務以外,更應該化身成為「選擇工程師」(choice architects),用「文明而間接的方式」,少用立法規管或罰則制約的手法,促使個人的選擇同時符合政府的政策目標和方向。
「選擇工程師」除了懂得善於運用正面誘因(positive incentives)和附和心態(herdinstinct)來影響個人的判斷,他們也主張運用「預設選項」(default)來「簡化」個人選擇,以省卻不少個人試用不同的選項(trialand error)所造成的效率問題和錯誤選擇的後果。例如,學校為學生的午膳先預設了「少肉多菜」的選項,但為怕被指過分限制,於是容許學生按照自己個別的理由換上其他選項。換言之,如果個別學生不主動提出要改變或退出(opt out),校方便會假設學生接受了預設的選項。有趣的是, 「預設選項」為學生家長減少「選擇的煩惱」,製造「接受現狀」的基礎,學生自然會形成健康飯食的習慣。同樣,在器官捐贈的政策方面,國際醫學研究指出器官短缺的情可以透過「器官捐贈、人人有責」這「預設選項」的措施得以大大改善。雖然每名市民絕對有權向有關部門申請不跟從,實際情是大部分市民都不拒絕「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個善意的政策,克服一些根深柢固的文化偏見。
探討推力用「自由家長主義」概念
Thaler and Sunstein 將這些有趣的觀察和討論在Nudge(中譯《推力》)一書作初步探討, 並特意地用「自由家長主義」(Libertarian Paternalism)這個奇趣概念來形容這些「引導而不需強制個人選擇」的想法。不論是共和黨或是民主黨,這類「讓個人更容易作出正確的抉擇」的討論特別具吸引力。試想像如果每個人都不酗酒、不吸煙、不偏食、睡眠充足、常做運動、定期體檢、盡早醫治,個人以至政府的醫療開支還會那麼容易超出預算嗎?無怪乎支持者已興奮地期盼一個「後官僚時代」的來臨。
在英國,貝理雅任首相期間早已成立一個「行為研究小組」(Behavioural InsightTeam),探討如何透過改變個人行為,促成國民整體幸福的「大社會」的政策。當時在野的保守黨中,黨魁卡梅倫和部分影子內閣成員也興致勃勃地討論「推力」的理論,並曾構想邀請Thaler 當保守黨高級顧問。雖然兩位美國教授得到英國一些朝野要員賞識,但上星期英國上議院一個委員會就提出不少懷疑。批評的意見則直指所謂「小政府、大社會」只是偽善的思想,其「調校個人心理」的思維和手法「陰濕」得令人不安。委員會認為,直接立法規管、收費、懲罰等傳統的措施依然可取。
「後官僚年代」政府角色依舊重要
本身是法律教授的Sunstein 近年服務奧巴馬政府,只是他在管理及預算辦公室推廣「選擇工程」方面的角色並不明顯。已轉任資訊及規管事務辦公室的Sunstein,近年的研究仍採用社會心理學的進路,也得強調在文明社會,嚴謹的法律制度依然為個人和群體的資訊自由和生產資訊的責任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礎。
事實上,英國今年3 月通過一項新法例,不容許快餐店在學校400 米範圍內經營外賣生意。這項強制措施主要回應學童癡肥日益嚴重的問題,限制學童光顧「不健康」食物,用心良苦,並得到廣大的民意支持。
英美政界和學界仍需在「自律」、「他律」及「選擇工程」進行多輪測試和研究,不可趕時髦、一窩蜂地附和追捧未經考證的潮流學說。更重要的是,所謂「小政府」的論述與事實不符, 「後官僚年代」政府的角色依舊重要,最多也只是由明變暗,由直接轉為間接,Government is necessary evil。
參考書籍
1. Richard H. Thaler and Cass R. Sunstein,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Wealth and Happiness,2008.
2. Cass R. Sunstein, On Rumors. How Falsehoods Spread, Why We Believe Them, What Can Be Done,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