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就是在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口號下,不適當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權力集中於黨委……黨的一元化領導,往往因此變成了個人領導。全國各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個問題。
——《鄧小平文選》第2 卷今日中國,群眾的情緒像一座變幻莫測的活火山。國家經過了30 年改革開放,集體的智慧和努力做出了很多可以令人民自豪和開心的成績,民族自信及自我形象都提升了許多。可是,中國在管治的手法和制度改革的步伐就跟不上快速轉型的社會,民眾對現有制度吸納民意的功能的預期非常之低,而且他們感到意見和訴求被高高在上的掌權者忽視,得不到合理的對待,甚至被打壓。
各式控制逼迫官民關係緊張各式各樣的社會控制措施迫使老百姓沉默忍受,但官民關係卻變得十分緊張。低收入和生活條件較差的弱勢群體,累積的怨氣更是有增無減,他們參與集體抗爭的傾向強烈,態度積極,人民也討厭貪污腐敗、自以為是的官僚作風。結果大規模的騷亂和動員可以由一件偶然事故引爆,導致對抗和暴力衝突。這些「群體性事件」的參與群眾在街頭迅速集結然後迅速散去,既沒有持久力也沒有嚴謹的組織。各級政府唯有見步行步,一時鎮壓一時安撫,更有被罷的官員「小休」之後可以轉到其他地方或部門東山復出,繼續升官發財。社會矛盾的研究皆指出,這種因事制宜,因人而異的手法的效果非常有限,只會進一步損害政府的管治威信。
人民需要的不僅僅是民主形式的代表機構,而是要建設由群眾自下面來管理國家的制度,讓群眾實際地參加各方面的生活,讓群眾在管理國家中起積極的作用。
——《列寧全集》第24 卷民主改革符合社會主義理論民主改革的訴求固然符合社會主義的理論和憲法的要求,而為了有效地回應複雜多變的社會動態,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各級領導幹部更需切實創新管治手法和建立制度,摒棄過時的意識形態教條以贏得人民的尊重,推動公共管治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讓人民實際地參與管理國家。
今年2 月,浙江省溫嶺市澤國鎮,就2009 年財政預算舉行了一天的「民主懇談會」,隨機選出超過150 名民意代表,提供充足的資料和會前預備,直接跟專家和領導商討如何調整澤國鎮人民政府提出的預算。根據當局的報告和比較懇談前後的兩次意見調查的數據分析,這次民主懇談的一
些主要結論包括:
1. 在關愛孤寡老人的基礎上,增加年終慰問農村困弱老人預算;
2. 增加補助村級「天網工程」;
3. 增加澤國二中標準操場建設,減少鎮廣場二期經費;
4. 增加環境監管隊伍經費,提高環保水平;
5. 民意代表認為297 萬元補助公安太多,應減少100 萬;
6. 因應金融風暴,大多數民意代表建議政府量力而為,不要借貸建設;應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及工程監管,工程項目可緩則緩(例如「村村通公路」),但必須保障104 路段改造等重點工程。
民主懇談在澤國鎮始於10 年前的春夏之交,當時反腐敗的民怨已到了爆發點。黨政領導於是一改自上而下向民眾填鴨式灌輸的工作作風,逐步聽取民眾自由發言,鼓勵監督政府、處理民意反饋的機制。後來溫嶺市規定轄下的鎮每年舉行不少於4 次民主懇談,村中每年不少於兩次, 「全面落實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引導、組織群眾參政議政,以及民意的表達、匯聚和綜合的機制」。
民主懇談10 年經驗
自2004 年起,民主懇談進一步銜接村鎮人民代表大會,黨政領導和人大代表更掌握人民的所思所想,提升議政和執政能力。澤國鎮更於05、06年就財政預算舉行了一天的「民主懇談會」,隨選的民意代表參加答問大會和分組討論後,從數十個基本項目建議中選出總額不超出總預算30%的優先項目。自2008 年起,澤國鎮的民意代表把所有的預算都拿出來討論,難度有增無減,但總的來說是一次得到官民肯定的寶貴試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1 章第2 條
放開權力公信提升
澤國鎮的民主懇談源自官辦的論壇和諮詢工作,經過不斷創新和提升,至今進化成具有一定集體約束力的「參與式的財政預算案」(participatory budgeting)。民主懇談不是一種激進的改革,卻足以證明即使在「擁護一黨專政」的前提下,勇於試驗民主變革的地方政府領導絕對可以積極回應老百姓的要求,擴大公眾在公共事務的參與。澤國鎮摒棄「動員群眾、統一思想」的舊模式,轉向開發民主商議的新思維,促進公眾平等參與和集體決策。
重要的是,放開權力,與民共議未有為澤國鎮造成「一放就亂、一亂就死」的噩夢。反而,10年下來,澤國鎮的理財和管治水平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都得以提升,地方領導似乎找到了回應社會矛盾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