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家家:
我既支持人人平等,對待妳們姊妹三人自然也是一樣,但初為人母的心情跟往後妳兩位妹妹出生時比較,難免有些分別。 取名便是一個好例子。我的中、英文名字都是當年婆婆給我取的,很漂亮,但兩者的尾音都是「平聲」,不夠響亮。妳是我們第一名孩子,我當時的念頭:名字當然要又威又響的!中文名自然想到凱旋的「凱」字,然後配上一個「家」字,是「仄」聲。妳的英文名字來自我領洗時用的聖名”Clare”,只是加上i變成”Claire”,是英國人的串法,亦是我最喜歡的英文名字,簡潔有力,不是脂粉式的漂亮,卻帶點純潔的光芒。無論中、英文名字喊起來都格外響亮。 中國人有句話: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不知道名字跟性格是否真的有關連,但妳小時候的確非常「響亮」,經常哭叫不停,性子很強,又常被投訴在幼兒園裡抓傷其他小孩子。妳被我責駡或懲罰時非但不驚,還會對著我瞪眼,使我非常擔心,不知如何管教。 經此教訓,到二妹出世,我再不要甚麼「又威又響」的名字,妳現在知道為甚麼我替她取名「凱琳」。琳琳的確性格溫馴,絕少哭鬧,上幼稚園時,老師對我說,但願所有孩子都像她,做老師便寫意得多了。三妹取名「凱琦」,最近她笑問我是否到第三名孩子,便求「琦」算數?虧她想得到! 妳出世後最初的一個月,嫲嫲與我們一家同住在爸爸紐約的宿舍。爸爸工作很忙,經常 “on call” 被叫到醫院,回來吃飯只得十分鐘,「三扒兩撥」填飽肚子又得趕回醫院;加上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壓力很大。嫲嫲負責做家務,經常手忙腳亂,嘗試給我做羌炒雞飯,據說可以驅風還是進補。但我吃後不停地瀉,嚇壞嫲嫲,最後她到唐人街買一瓶貓嘜波打酒,中國人的port充當補品算了。 不知妳是否抗議那些即食凍奶,吃得特別慢,每次只吃兩安士便睡著了,兩小時後再吵鬧又餵兩安。也不知妳是否適應了香港時間,與紐約時差剛巧是晝夜顛倒,每逢夜間妳吵得最厲害。我甚麼方法都試過了:換正常的奶粉、開著水喉讓妳聽潺潺的水聲、搖著鎖匙讓妳聽清脆的銅聲、拖著疲倦的身軀哼著催眠曲、抱妳在懷裡從廳搖到房又再搖到廳…… 妳依然在哭,我每次經過窗邊都在想,難怪有初生嬰兒被母親從窗口扔到街上! 一家人都被妳折磨得疲累不堪,只好請教醫生,他竟然給我一小瓶貌似眼藥水的安眠藥,吩咐我每次餵奶時用瓶蓋的小吸管滴七滴到奶中。回到家中半信半疑試試看,手震震怎樣才算一滴?萬一力度過大,以為一滴其實等於兩滴?心慌慌數到第五滴又好像已是第六滴,是否數漏了?不像藥丸可以由頭再數一次,唔…… 媽媽餵 BB女吃安眠藥好像有點兒過份,最後還是放棄了。 終於捱過一個月,要帶妳坐飛機回港,又恐怕妳在機上吵著其他乘客,唯有硬著頭皮再次請教醫生怎麼辦。我問醫生:”What can I give her on the plane? “(在機上可以給她一些甚麼?)。醫生笑笑口對我說:”Give her a parachute!”(給她一個降落傘吧!) 哈哈!
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