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家:
最近收到一封讀者電郵,她說通常在電視只看到理性的我,讀完「悄悄話」才看到我感性的一面。她提到很久以前,看過一篇關於我的文章,認為我當年因妳的一句話而從政,看來很「天真」。我回電郵附上2005年明報副刊我的一篇文章「天真與拼搏」(http://www.audreyeu.org/public/contents/article?revision%5fid=4850&item%5fid=4849)。文章從當年江澤民一句著名罵記者的話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談到可能推動社會改變的赤子之心。
她的電郵勾起不少往事,特別是妳令我印象尤深的兩句話,雖然都是老生常談,但書中讀到,遠比不上從自己女兒口中聽到來得震撼,也許改變了我下半生。
當年妳大概十三歲吧,還在香港讀初中。我晚上回到家裡,坐在妳床上,貼旁就是妳的書桌,妳坐在椅子上,我的膝蓋幾乎觸及妳大腿,妳一臉凝重地徵詢著我的意見。妳說日前學校舉行學能測驗,在上課的鐘聲響起前,一班同學正圍著抄其中一位同學帶來的「貼士」,妳勸喻無效後,向老師「告發」導致全班受罰,事件發生已有一段時間,同學杯葛妳已有一星期……
當時,我腦中立即閃過朋友曾告訴我的「恐怖」故事:一些到外國讀書的留學生,因拒絕參與同學的不正當行為而被排斥,甚至遭受傷害。我知道妳是一個重原則的人,就是害怕妳得罪人而吃虧,於是衝口而出一句:「妳為何不叫別的同學去告訴老師?」
妳即時的反應很大,兩眼一瞪,整個身子仰後,幾乎從椅上掉下來,很大聲的問我:「媽!妳自己不願做的事,怎可以叫別人做?」
我頓時語塞,想找個地洞向下鑽。定過神後,滔滔不絕,講了一大堆說話,一方面告訴妳那些「恐怖」故事;另一方面向妳講述一部著名電影的情節,戲名現在忘了,主角靠瞞騙電視台而獲取獎金,一生活在謊話中,非常苦惱;又解釋堅持正義固然重要,但做法也要小心,否則會招致嚴重後果…… 明顯我也沒有好答案。最後反是妳轉過頭安慰我一句:「媽,不用擔心,我知點做。」結束那次談話。
2000年,妳已到外國讀書去了,各路人馬拚命遊說我參加港島區的立法會補選,我最初的回應,形同我那天衝口而出給妳的一句話:「為何不去遊說陳xx,李xx?」後來突然想起妳當年的反應,有點慚愧。其實應做的事總得有人去做,可惜最簡單直接的話,往往不是人所願聽、願信或願行的答案。哪一天香港人才能體會我在明報文章提到國父孫中山所說的話,以「無畏而樂於行」的心去爭取普選?
信太長了,妳第二番令我汗顏的話,留待下回再續吧。
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