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率領公民黨一行十多人到台灣觀選。投票站於下午四時關閉前的十分鐘,我看見一對中年夫婦推着坐在輪椅上、鼻孔插着喉管的母親趕進站內投票。一小時後,我站在馬英九競選總部前的人叢中,螢幕上已顯示馬蕭陣營領先二十萬票,擠在我左邊的年輕夫婦熱淚盈眶,右邊的老太太邊搖旗邊擦眼。誰在行使魔法,讓這些普通不過的台灣老百姓熱血沸騰?
必須謙卑面對人民
五十八對四十二的得票率,是當選者與敗選者未來四年的緊箍咒。「從感恩出發、從謙卑做起」,是馬英九勝選集會的大標題。另一邊廂,謝長廷在落敗演說中也要求黨人「謙卑、反省」。不分黨派,政治領袖必須謙卑面對人民的抉擇,只有一個原因:每位公民手中的一人一選票。這說明了台灣人民為何如此珍惜手上的一票,為何二十五萬海外台胞不惜千里迢迢趕回家投票。一票可以凝聚民心。有人說選民情緒化,容易受「奧步」陰招影響,殊不知選舉過程中的激辯正好讓選民思考甚麼是自己所想所要。國民黨今次大勝,是掌握了民心所向,明白人民希望「要清廉,不要貪腐;要繁榮,不要蕭條;要安定,不要內鬥;要和諧,不要撕裂;要和平,不要戰爭」。一票可以激發創意。公平選舉迫使競爭者拿出真功夫,把最好的方案呈現在選民面前。馬英九花了十天,騎單車從南到北走了六百七十五公里,另花了四個月在全台 long stay下鄉行程,總共在六十七位民眾的家中度過六十九個夜晚,舉行了七百六十三場活動,包括了一百五十六場座談會,激發出新思維。又如他的青年政策政綱就提出了「青年創業滅飛計劃」幫助青年創業、「青春寄居蟹計劃」協助大專生解決住宿問題。一票可以制衡政府。每位公民手中的一票都是他與政府訂立的契約──「做唔好就炒你」,是「人民做老闆」的最佳體現。今次台灣通過了民主發展過程中最艱難的「兩次政黨輪替考驗」,確立了人民通過公開民主選舉當家作主的體制,是防範政府濫權腐敗、侵蝕人民自由的最有力保證。
親疏有別阻礙發展
對照香港,「謙卑」從來不是政府的施政風格,上周高等法院判決政府在灣仔填海司法覆核中敗訴,源於政府認為「臨時」填海毋須諮詢公眾,是政府因蔑視市民而阻礙發展的最新例證。香港喪失了無數的發展機遇,是因為曾特首「親疏有別」的主導思想,抹殺了一切前瞻性建議。小圈子選舉種下的認受性危機,更使決策官員難以擺脫NIMTOO(Not In My Term Of Office)「等我退休再諗」的自保心態,不惜濫用行政權宜而犧牲制度。沒有公平選舉便沒有公平發展,保皇派從今起已經不能再聲稱台灣是推行普選的「反面教材」。香港普選還能再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