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此欄跟讀者見面,首先向大家問好,日後還望批評賜教。筆者一直關注下一代的教育,早在參選立法會前,公民黨已經向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提出十項針對教育政策的關注。可惜,特區政府上任百日,除了在強大的公眾壓力下擱置國民教育課程指引外,吳局長對這些訴求似乎是置若罔聞。
該十項教育關注包括:
一、檢討新高中課程的設計及實施情況
二、十五年免費教育
三、提升學生的中英語文水準
四、改善教科書製作與定價機制
五、推行中學小班教學
六、增加大學學額,與副學士課程做好銜接
七、關注辦學團體的權利及責任
八、國民教育
九、吸取教訓,維護學術自由:前教育官員干預教院事件、鍾庭耀事件、中聯辦官員對本地學者的指責
十、增加教育經常性開支至國際發達地區水平
近日社會關注的兩則教育事件,正正是教育當局未能掌握情況的鐵證。其一是嶺南大學轄下兩所自資學院涉超額收生事件;其二當然是多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
規管自資院校勿淪為學店
根據傳媒報道,嶺南大學社區學院及持續進修學院均出現大量超收學生的情況,導致教學設施嚴重短缺,學習環境異常惡劣。校方更因課室供應不足,強行削減學生的課時。對此,嶺南大學校方僅表示會成立調查委員會跟進此事,盡快完成增加教學設施以外,對學生全數退還學費的要求絲毫沒有回應。嶺大此舉顯然未有正視問題的關鍵所在,校方實在欠社會一個合理的解釋,是不是只顧利潤便犧牲了教育?
教育局對上述事件實在不能袖手旁觀。據悉受影響的學生已向教育局反映,局方理應積極跟進此事,並向公眾公開具體的跟進情況。事實上,政府對自資專上院校的規管一直為人詬病,例如某大學曾經動員校內教職員於本部圖書館借書送往轄下的自資學院的圖書館,以期濫竽充數,應付學術評審的要求。教育局對此卻視若無睹,更遑論檢討整個規管自資專上課程的機制,為保障一眾莘莘學子的權益,並確保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不會落空,不應容讓自資院校淪為學店。
過去數月國教科爭議不斷,本屆立法會的首個動議辯論,亦是以此為題。葉建源議員在議案中提出撤回國教科課程指引,要求吳克儉局長問責下台,並就行政長官對爭議的處理表示遺憾。如此措辭絕對是合情合理,惟筆者認為在此之上應作補充,強調政府必須制訂政策和撥出資源,推動歷史教育和公民教育,以維護下一代的獨立思考和香港的核心價值,確保香港的公民社會繼續向前發展。
監察課程防國教元素滲透
雖然政府已決定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課程指引,師生和家長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在校本自決的原則下,洗腦式的國民教育元素隨時會或明或暗地在各科課程內出現。
現時正是把反洗腦國教的精神在全港學校遍地開花的時候,大家必須作好長期監察的準備,以免死灰復燃。
新一屆政府的教育官員,百日來的表現實在差得離譜。吳克儉局長理應作出深刻的自我檢討,思考自己是否仍然適合擔任現時的崗位,是否應該為百日來教育政策的進退失據承擔政治責任。新一屆的立法會剛剛開展工作,期望香港的教育政策在經歷多年的亂象,能夠逐漸納入正軌,真的可以做到「以人為本」,更期望上文的十項訴求,能夠獲得認真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