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政府正在不斷測試香港人的忍耐力。最近港大民調顯示,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已呈負數,三成四人信任特區政府,但不信任的有三成五人,達到了過去八年來新低點。
記得我在○九年總結立法會一年工作時指出,立法會的理性論政空間正收窄,今次立法會選舉結果,反映此走勢愈見明顯,在一眾泛民黨派中,民主黨和公民黨得票分別為二十四萬和二十五萬,但社民連與人民力量此泛民激進力量加起來的得票,已達二十六萬左右,在公屋區等基層得票比率比上屆顯著上升。與此同時,我們見到建制派在全港的得票率,亦已打破泛民與建制長久以來的「六四黃金定律」,即是說激進泛民與建制的支持度雙雙飆升。
雖然民主派整體保住了關鍵否決權,但面對泛民黨派眾多,社會愈趨兩極下,許多人會擔心泛民主派會支離破碎,失去了一致的方向,民主運動的下一步應該要怎樣走?
泛民黨派增 市民選擇多
我一直深信,民主的意義在於不同理念可較勁比併,只要比併是建基於政策討論而非個人攻擊,對香港政治的長遠發展還是有利而正面的。泛民黨派數目增多,意味港人可在不斷擴闊的政治光譜中,享有愈來愈多選擇。
在過去十年,香港經歷了強烈的政治覺醒,反洗腦國民教育運動更證明港人不再是政治冷感的一群,大家都準備好為捍衞核心價值站出來,只作諮詢的政府模式(Government by Consultation)早已過時,港人正爭取的,是可供參與的政府模式(Government by Participation)。
公民黨創立之初,已將加強公民參與奉為原則,未來四年,我們一定要繼續鞏固我們在公民社會、不同大眾與小眾群體中立足的根基,嘗試進一步聯結專業人士、中產和草根階層。
連結公民社會抗衡「赤化」
公民黨已做好連結公民社會的準備,倘若當權者繼續背向市民,只借助功能組別和分組點票為不得民心的政策「護航」,整個政局恐怕會愈走愈偏激,逼香港人以「火鳳凰式」浴火重生,令社會完全撕裂,這「重生」過程將會是十分痛苦,任何愛護香港的人也不願見到。
眼下市民已極之不滿梁振英政府逐步「赤化」香港,由強推洗腦國民教育,以至通過新界東北計畫,逼走新界東北村民,建立讓內地人士免簽證進入的所謂「特區中的特區」。梁振英辯解自己上任至今已叫停「雙非」配額,落實「港人港地」及暫緩深圳非戶籍居民「一簽多行」,藉此否認政府有意「割讓」香港予深圳。但實情是,「雙非」及「一簽多行」是在全城民怨沸騰情況下才暫停,而「港人港地」更似是為了撲滅洗腦教育火頭才急就章推出的先導計畫,以上「救火」舉措並不能證明梁振英無意建立「特區中的特區」,只是再一次說明梁特首很喜歡用「語言偽術」侮辱民智。公民黨已去信要求梁振英就國民教育與全體泛民議員會面,特區政府繼續執迷不悟,只會加快最後一根稻草壓在其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