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今日,特首選舉期開始,有意參選特首的人,現在是時候部署了。
香港特首沿襲國家主席的體制,5年一任,可連任一次,一做10年。前兩任特首董建華和曾蔭權雖然沒有做足10年,但也能連任。現任特首梁振英希望自己可以在下年的特首選舉連任(他想連任的意願明顯得路人皆見),或許是他自己的「合理期望」,卻肯定不是香港絕大部分市民的共同願望。
《基本法》第43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依照本法的規定對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梁振英有負香港和香港市民,有客觀的數據說明。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下稱港大民研)中有項「民情指數」,以綜合多項數據反映市民對政府和社會的情緒,包括對特首的評分、對政府的信任,以及對政治、經濟和民生的滿意度。
根據該項數據,自梁振英擔任特首後,市民對特首、特區政府和社會情況的滿意度每況愈下,甚至跌至18年來新低。梁振英的個人民望長期低於警戒線水平,而反對他出任特首的比率則長期超過50%,大幅高於支持的比率。由此可見,如果中央還有意讓梁振英連任特首,絕對是拂逆民意的政治冒險。
那麼,梁振英有沒有盡對中央政府的責任?純粹獻媚奉承和配合中央政策不是負責任的行為。梁振英有負中央政府,表現於在其任期內,一方面製造建制派撕裂,另一方面令香港人對中央的認同感大幅下降。
梁振英令建制派出現空前大分裂,至今不但未能修復,還愈加惡化, 已是公開的秘密,中央應該比我們更清楚,不必多說。更致命的是,他令香港人對中央政府反感,甚至進而否定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按港大民研一項有關市民對中央政府信任程度的調查所示,梁振英上台後香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不斷減低,信任淨值亦長期處於負數水平。此外,港大民研另一項有關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調查,顯示香港人對「中國人」這個身份認同感,自梁振英擔任特首後即顯著下跌,亦屢創新低。
為什麼筆者援引一系列民意數字作論據?因為筆者相信,儘管中央政府在不少事情上都把民意放在一個較次要位置考慮,但參考過去經驗,中央在挑選特首時,會把民意視為最重要的考慮,否則也不會出現「董落曾上」和「選梁棄唐」的歷史事實。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已證實,梁振英的差劣已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造成嚴重的傷害。
設計「一國兩制」的前中央領導人鄧小平在談及管治香港的人選時,說過「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這樣,各方面人的心情會舒暢一些」。梁振英本來不是「中間的人」,因而造成今天的局面。制止梁振英連任,是中央為特區政府和自己「止血」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