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先後請辭,準備3月參選特首。
不少香港人包括「民主300+」部份選委在內,對曾俊華有種「兩害取其輕」的看法,傾向支持曾俊華甚於林鄭月娥,理由是受夠了現任特首梁振英,不想繼續過天天勞氣、周末遊行的日子,渴望下任特首撥亂反正,徹底擺脫梁振英聯同中聯辦過去五年鬥爭為綱的治港路線。即使曾俊華和林鄭月娥皆不可取,但林鄭毫不掩飾地要走梁振英舊路,其「有為」作風在西九故宮館事件表露無遺,是梁振英2.0,相比之下,曾俊華的「無為」而治至少可以帶給香港人休養生息五年。亦正因為這種民意和主觀心態,民主派中人不但沒有積極部署入閘參選,更不欲做任何事可能令曾俊華參選添變數。
曾俊華比林鄭月娥早一個月辭官,其間他被利誘或勸阻出選特首的消息滿天飛,他保持沉默,究竟他參選特首的意欲有多強烈、政見為何,付之闕如,令人失望。想押注曾俊華的選委,都想知道他的理念和政綱,例如,他會否公開承諾,一旦成為特首,半年內向中央提交報告,重啟政改,而政改內容不受「人大8.31決定」束縛?又或者他能否處理好社會撕裂極化情況重建融洽和諧?他對貧窮、房屋、教育等攸關民生的議題又有何看法?
上月選委選舉前,有人建議民主派講明絕不考慮派人參選特首。當時筆者以政治博弈比擬特首選戰,奉勸大家必須就萬變形勢作沙盤推演,不能老早排除任何可能性。綜觀當下事態發展,如果曾俊華真的被勸退,剩下林鄭月娥對葉劉淑儀的格局,又或他的治港理念與香港人期望相去甚遠,上述「兩害取其輕」的想像便會即時幻滅,變成不切實際。原本指望曾俊華能撥亂反正的民意,需要另找寄託;原來埋心水押注曾俊華的選委,也應該另作打算,為再沒有曾俊華作沙盤推演。
保送民主派代言人進場
在看似中共篤定欽點林鄭月娥形勢下推動民主運動,可以是這樣的兩部曲:第一步,在提名階段送民主運動一名代言人入閘;第二步,宣示明確目標,使到林鄭月娥在3月特首選舉拿不到601票當選。
「民主300+」具備足夠選委提名一至二人參選特首,利用這實力,送一位民主派代言人入閘,甚至連胡國興都保送入閘,在辯論台上把訴求和道理說清楚。這位民主運動代言人必須充份代表雨傘運動精神,仗義執言,秉持的信念是爭取真普選,維護自由、法治等核心價值,防止香港失去獨特優勢,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更要為年輕一代和弱勢社群爭取公平和公義,讓大多數香港人的聲音可以被聽見。
在第二步,我們更須以林鄭月娥拿不到當選所需的601票為目標,確保流選,引發重選,提高「換人更要換制度」的壓力。「民主300+」一己之力不足以成事,過去五年領教過梁振英的其他選委,包括專業人士、商界都是時候覺醒,不能再次屈服,硬啃猶如梁振英2.0的林鄭月娥,舊瓶新酒,繼續撕裂社會,對香港的專業發展和營商環境有害無益。
總之,當民主派選委不用再擔心派人參選特首會導致曾俊華落敗之際,相信就是拋開「攪局」、「攔路虎」包袱,決定派一個民主派代言人進場辯論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