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看過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五份的《財政預算案》後,已麻木到只感厭倦而毫無期望;但新的一份《財政預算案》還是令我感到憤怒。感到憤怒的是,這麼多年來這政府究竟,有沒有一套負責任的理財哲學?還是每年只靠修修補補、但求蒙混過關?有傳媒粗略計算過,六年來曾司長合共派糖幾近二千億!想一想這麼多的錢可以做些甚麼?答案是:興建一所大學、一所醫院和設立全民退休保障也綽綽有餘!但殘酷的事實是,我們不但蹉跎了六載光陰,更可能把教育、醫療和退休保障推往永遠也追不上實際需求的邊緣!
直接支援幼兒教育更實際
曾俊華解說他只是「配合《施政報告》」,試圖把他身為財政司司長應有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但做好教育、醫療和福利是任何政府對社會應有之根本責任,亦是施政為民的最低要求。只要看一看過去五年他每份《財政預算案》,便知道這藉口是站不住腳的。他不是每年也說他是以特區長遠目標而努力嗎?這不是間接承認了作為財政司司長他是有責任為特區之長遠利益和規劃出謀獻策嗎?那麼為何每年他只在這三大範疇中修修補補,做些小動作而已?
先說教育,有網民形容他以四億八千萬建立「獎學基金」,「優先」送尖子到外國讀英文及幼兒教育為「白癡」政策。很不想用這極端的形容詞,但實在也想不出其他比這用詞更貼切的說法。要改善師資及幼兒教育,把資源放在教育學院和幼兒教育本身不是更實際、更長遠嗎?每年送二十位尖子出國如何改善整體教學質素?公民黨建議把現有的百分之十八大學資助學位增至百分之二十五,所需也不過是十二億;若建多一所大學,同樣以百分之二十五之資助學位計算,也不過只是多用百多億。我們沒有資源實行嗎?非也,只是不想實行罷了!
漠視醫院需求忽略退休保
在醫療方面,新界的病人與脇位比例為每一千人有三張病脇,遠低於港島的每一千人五張病脇及九龍的每一千人四張病脇之實際比例。自認是「中產人士」的曾司長可能從沒到過北區醫院,當然也不會知道門診輪候時間可以長至八至十多小時。計畫多時的擴建廣華醫院及瑪麗醫院也只會把新界與市區之人口脇位比例差距進一步拉闊。
不是反對擴建,只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更何況我們絕非患寡!那麼我們為何不在北區加建一所醫院?我們沒有資源實行嗎?非也,只是不想實行罷了!
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只需五百億種子基金。精算專家計算若政府、僱主及僱員三方供款的話,以特區穩健的財政狀況,肯定是無問題。試想想,去年每人派六千元也已用了三百多億,曾俊華自己在《預算案》也說二十年後,我們需要每兩人供養一位長者,早知問題存在,為何一年復一年的容許情況日益惡化而撒手不理?我們沒有資源實行嗎?非也,只是不想實行罷了!
只懂因循守舊是為無才;漠視社會需求是為無德。回歸以來,一屆復一屆的政府均表現得無才無德,證明了狗口長不出象牙。一個不公義、缺均衡的政府是不能廣納賢才,造福社群的。只好期望普選那一天,特區政府才會有根本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