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決議「落三閘」,要提委會按照現時選委會「四大界別」共一千二百人組成,候選人並要有過半提委提名方能出閘,出閘人數限於二至三人。在這個制度下,北京能把選舉結果「一手抓」,港人的意願卻無從彰顯。
國際民主理論權威戴雅門(Larry Diamond),亦即葉劉淑儀留學美國時的論文指導教授,在接受本港傳媒訪問時表示:「這似乎是可想像中的最壞結果,不僅沒有民主上的進步,甚至沒有提供達至民主的時間表。坦白說,連擺姿態也不願做。」
「袋住先」殺死一國兩制
這是赤裸裸的欽點。一人就只是拿著一票,只能揀中央揀完才給我們揀的候選人,那我們不是淪為橡皮圖章,還可以是甚麼?
梁振英厚顏無恥地說「有普選好過無普選」,林鄭叫我們「袋住先」;另一方面又恐嚇說,如果港人不識趣,今天不「袋住先」,必須多等十年才有下一次機會。問題是,假普選不止是「冇咁好」,而是把「一國兩制」殺死的一服毒藥!
「一人一票」是好東西嗎?請記住,北韓都有選舉,北韓人手中都有一票,但那票的意義,只是往金正恩的面上貼金。
試想想,當今天只有六百八十九票的梁振英,於二○一七年可手握百萬票當選,香港人投下的每一票,都等同被逼用作為這個欽點政權提供華麗的普選假象,增加其合法性。之後,梁振英就可憑所得選票,橫行無忌。從此,不管是推洗腦教育?二十三條惡法,都可用民意做擋箭牌。
再者,《基本法》白紙黑字寫明,特首「最終達至普選產生的目標」。人大常委會在二○○四年和○七年亦相繼承諾一七年可以普選特首。若香港人接受欽點安排,甘於「袋住先」,北京就可大條道理向國際社會宣告:共產黨已履行了《基本法》及○四和○七年承諾的責任。
接受次貨等同斷絕希望
一個願打,一個願捱;貨銀兩訖,恕不退換。香港人一旦接受次貨,就等同斷絕日後的希望。之後香港人還能再憑甚麼,要求換貨?
香港人當然渴望普選,但絕不應飲鴆止渴。
事已至此,北京已摧毀了「有商有量」的可能性。現今在香港人眼前,只有兩途可選,一是認命、一是抗命。認命的話,請認清,我們失去的不止是今天根據個人意志自由選擇特首的權利,還會輸掉「一國兩制」,失去我們珍重的價值與制度,賠上下一代享有民主的機會。如果選擇抗命,則須走上街頭,以和平、非暴力之法,用自我犧牲來感召更多香港人一同加入爭取民主之役,為香港換來一綫希望。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們起碼能夠做的,就是守護現有的,使它不會變差。「袋住先」絕非選擇。
現在是抉擇的時候。在認命與抗命之間,你會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