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主持人板着面孔問我:「你身為泛民議員,可用理性和客觀態度看這白皮書嗎?」我頓時愕然。原來一般市民對泛民的看法是這樣的?我明白要心平氣和討論政治有時是困難的,但分析問題對化解政治議題,也有其重要性和啟發性,若不能以客觀態度看一條問題,那如何能理性分析問題所在?
解讀要看三個前提
要解讀這份白皮書,必須關注最少三個前提:第一,假若中央認為普選是不可能發生,為何要出此白皮書?特別是為何要在這時候發表?有泛民議員認為是為了打壓普選的訴求,這是可能的。但難道中央不明白愈是打壓普選訴求,港人反彈愈大,訴求愈是殷切,表態支持公民提名的人愈多嗎?第二,白皮書最大的堅持,是要求尊重國家憲法和《基本法》,這點不可說是錯。港人關注的,不是權在誰手,而是中央用權時會否超越《基本法》的範疇,破壞「一國兩制」?這憂慮由回歸開始已有,不是因白皮書而引起。第三,若「一國兩制」徹底失敗,香港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成為虛言,對香港固然沒有好處,對中央更加不見得有甚麼好處!
回歸後,國家要在香港行使主權是事實。港人最關心的特區政治制度來自《基本法》,而《基本法》乃按國家憲法第三十一條所設立,這也是事實。憲法第三十條有談及「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但香港不屬於此,這更是事實。「一國兩制」的重點從來不在於權在誰手,而是在於中央用權、如何用權或不用權,才是落實兩制的關鍵,這也是政治現實。是誰在幻想這些事實並不存在?
白皮書沒有說過中央用權會漠視兩制。相反,第五章第一節關乎「一國兩制」的含義有這樣的結語:「內地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要尊重和包容香港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國」之內,「兩種制度」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借鑒,才能和諧並存,共同發展。」你可以說,我不信中央!但如果不信的話,白皮書寫甚麼也沒關係。反正不信便是不信!
特首法官混為一談
毋庸置疑,白皮書用詞強硬,確是令人憂慮。另一令港人憂慮的,是其中談及愛國愛港的一段,把行政長官和其他「治港者」與「各級法院法官及其他司法人員」混為一談,說要「承擔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等。這說法實在令人擔心特區法治將會繼續受到衝擊。雖然白皮書在緊接的一段談及法官就職時,必須宣誓維護及效忠國家和《基本法》,是「體現國家主權的需要」,但因為在其他討論普選場合時,中央官員不斷強調行政長官除宣誓擁護國家憲法和《基本法》外,更須具有一些無形的政治愛國標準,把他與法官混為一談,必然引起社會關注,法官是否與特首一樣,須具一些無法界定的政治愛國標準?
除此之外,整份文件可說是沒有特別新意,只是另一份政治宣言罷了。雖然如此,在這時刻以此說法,實難見對就普選尋求共識有何幫助?相反,激烈強硬的用詞,堅稱權在我手,只會令特區激進派別更理直氣壯,各走極端;令上海之行帶出的較為良好氣氛前功盡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