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溫家寶明言,香港存在深層次矛盾,曾蔭權卻將溫總之言,解讀為經濟產業結構之矛盾,對政制、社會、民生等矛盾避而不談。言猶在耳,近日討論得熱哄哄的最低工資,正反映了溫總所言,也狠狠掌摑了曾蔭權一記耳光。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冠絕發達地區,月薪低於4,000元的打工仔多達40萬人,成為最大社會矛盾。
「20元論」揭政治醜態
功能組別議員張宇人提出最低工資時薪應訂於20元,甚或更低,假若收入不夠糊口,就應由政府補貼。20元最低工資論,惹來市民極大反感,匆匆收回言論亦無法平息民憤;即使張宇人所屬的自由黨,急於劃清界線,重申該黨建議最低時薪為24元,也無補於事。24元的建議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對打工仔而言,4元的差距並不大。不知民間疾苦的功能組別議員,不但暴露了為業界利益而罔顧民生的醜態,更揭示了功能組別的荒謬和不公義。
特權階級一直是社會矛盾的根源,他們運用扭曲制度的缺陷,為既得利益者謀權謀利,市民被迫犧牲而成就少數特權份子。行政長官由800人小圈子選出,800人背後的選民只得20多萬人,只佔整體選民的6%。不但如此,這群特權份子更同時可選出議會一半議席,加上分組點票機制,令這些既得利益者可以控制政府及議會。功能組別已淪為既得利益者和當權者的交易平台,以經濟或政治利益維繫雙方關係,令議會成為不同既得利益者的角力場,加深社會矛盾。
政策向商家傾斜 增加矛盾一直以來,在功能組別議員保駕護航下,不少關乎民生利益的議題,均不獲通過。幾年前,最低工資議案正是給功能組別議員否決,而且連續3年被否決。去屆立法會竟多達43項關乎民生議案被特權階級絆倒,窒礙民生,分化港人利益。今次「20元最低工資」言論,不過為罄竹難書的檔案,包括降低舊樓強拍門檻、強行通過高鐵600億元撥款、遲遲不推行公平競爭法、反對回購領匯或立法規管樓花賣買等,再添一章。每次政府都是在功能組別議員的護航下,否決或阻撓由民主派直選議員所提出的建議。現時議會制度扭曲 ,根本無法制衡政府和商家,加上政府政策向大財團傾斜,社會矛盾已達至極為嚴峻的地步。
回歸祖國13年,一國兩制、落實公平的民主普選是莊嚴承諾。全面普選非止政治問題,亦是民生大事。市民親眼目睹在沒有全面民主的情況下,社會資源分配如何被掠奪,貧富懸殊愈趨嚴重,低下階層失去向上爬的希望,連中產生活也日漸艱難。
公民黨推動5區補選變相公投運動,就是知道特權者永遠不會自動放棄權利。人民要展示力量,清晰表態,取消功能組別是改善民生的先決條件。建制派鋪天蓋地打壓變相公投運動,就是不欲面對民意,意圖繼續與既得利益者探戈,讓功能組別千秋萬世。民主並非政治意識形態之爭,而是保障與市民息息相關的民生。只有公平的制度,才可趕走欺壓港人利益的特權份子,才可制衡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才可讓香港走出經濟社會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