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了四年的免費電視發牌審批,終於在上星期二揭盅,但三個申請者當中只有「香港電視」落空,引起全城沸騰。十二萬人周日走上街頭,星期一晚亦有一萬人到政府總部,要求政府同時發出三個免費電視牌照。 事件發展多日,行政長官梁振英一如以往,左閃右避,但始終避不過星期二早上的行政會議請願。但特首竟以「順得哥情失嫂意」為事件辯護,市民怎可能接受這個荒謬的解釋?
傳媒收到消息,指三位司長都認為,沒有合理原因拒絕發出任何一張牌照。如梁振英不能作出合理解釋,只會繼續損害政府已經低無可低的管治威信,更進一步撕裂香港。
「搬龍門」影響營商環境
香港社會一向奉行自由經濟原則,政府從來不會介入商業競爭,她的角色是確保公平、公開的營商環境,而且所有政策及程序都有明文規定,讓經營者有例可循、有法可依,他們才會安心在本港投資。如果政府在處理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時,突然任意附加條件,「搬龍門」將破壞程序公義,損害本港營商環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聲言當局已考慮「一籃子因素」,及發牌要「循序漸進」,不能影響現有的經營者。但翻查一下當年招標文件,清楚寫明發出牌照數目並沒有上限,通訊事務管理局更向行會推薦同時發出三個牌照,「一籃子因素」及「循序漸進」根本是後來附加的申請條件。
政府於星期一再作解釋,指處理牌照申請時「並非為了維護現有持牌機構的利益,亦無政治考慮」,但如果政府真的沒有維護現有經營者,蘇錦樑又為甚麼不斷重複「循序漸進」?梁振英為甚麼要避免電視市場「過度競爭」? 再者,如任何申請人已經符合政策規定,就應該一視同仁發出經營牌照,否則就須明確指出申請人不符合哪一項申請條件。如果梁振英無法作出合理解釋,即是還有其他不能明言的因素,甚至是政治考慮。
創意產業需發展空間
與世界各地比較,除新加坡只有一間免費電視台外,香港的電視台數目實在太少。台灣和日本有五間免費電視台,南韓亦有四間;一些發展中地區如印尼和菲律賓,電視台數目亦比香港多。
梁振英大話說盡,拒絕同時發出三個電視牌照,只會扼殺香港電視業發展,進一步失去民心。免費電視台愈多,可促成百家爭鳴,激發創意,電視節目質素亦會愈來愈高,惡性競爭之說根本站不住腳。
梁振英拒絕發出三個電視牌照,估計原因只有一個,如免費電視台數目大幅增加,政府就難以主導社會輿論。政制與傳媒發展相輔相乘,傳媒愈百花齊放,公民社會的發展亦愈蓬勃。當市民有權選擇看甚麼電視台,就會要求選擇甚麼政府,這亦是中央政府不願看到。
香港人絕不接受梁振英以「順得哥情失嫂意」解釋發牌事件,而不論任何政治立場,各黨各派亦應竭力尋求事件真相,並要求政府發出三個牌照,才是港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