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領導人上場要進行內閣或政府架構改組乃常見之事,不足為奇。但當政府架構改組涉及運用龐大公帑或改動法例時,則需要與立法程序配合。這亦沒有甚麼大不了。唯獨候任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之改組建議卻把特區之行政立法關係弄得風起雲湧、劍拔弩張。市民會問:為甚麼弄至這田地?還沒有上場,關係已成僵局,往後五年怎麼辦?
行政立法關係弄得這麼緊張,首要問題似乎是時間上的爭議。候任特首堅持要在上任當日完成架構重組,更聲稱否則種種民生政策將會受到拖延,甚至停頓下來,確實語出驚人,教人擔心。市民不禁會問:這是否意味着政府現有架構完全不能繼續運作,根本無力處理各種民生議題?現任政府真箇如此差勁?曾班子縱是無能,相信也未到如此地步。增聘人手 難保工作質素
第二,管治質素問題。一般而言,有能之士不會抱怨工作太多。若新一屆司局長乃真正有能之士,相信工作上比現任各司局長青出於藍絕非難事。相反,沒有才能的人,就算工作量減輕了,也很難確保會提升他的工作質素。簡單而言,管治質素是質,而非量的問題。直至目前,梁先生並沒有任何用人唯才的舉動。問責高官增多了,並不代表管治素質將會改善。再者,若梁先生認為現任問責官員素質未如理想,那麼只需對症下藥,廣納賢才便可,為何要多聘近百人? 第三,這次改組建議將涉及每年七千三百萬公帑,而這預算並未把最近高級官員加薪百分之八點一計算在內。剛上場便大慷市民之慨,這與法國新政府上場,全體官員自動減薪三分之一成為強烈對比。市民這五年將多花近四億公帑,多養近百高官,是否物有所值,唯有拭目以待。 第四,政府架構臃腫了,並不代表會提高工作效率;相反,山頭增多了,會更難統籌。行政會議人數愈多,愈是七嘴八舌。討論成效有限,只會增加議而不決的機會。單看最近競爭法豁免法定機構一事便是一個好例子。因為缺乏中央統籌,蘇局長根本無法說服政府各部門屬下之四百多個法定機構自願接受法律監管,結果絕大部分機構選擇凌駕於法律之上,令特區及國際社會嘩然!
工作量減 效法自動減薪
最後,所有高級官員工作量將會隨着改組而大為減少,為何新政府不利用這機會建議高官一律效法法國新政府自動減薪,以謝市民之支持,反而要新特首請客,市民付鈔?還有一點必須一提的是,現時每年新增七千三百萬元只是新聘近百人之工資,為了安置這新增近百名官員,政府還要拿出多少辦公室及相關之辦公室慣常支援設施,也是未知之數。上下決策的人數增加、互相監管、討論匯報,這些無形的新增費用又如何計算? 梁先生不斷強調他是急市民所急,立法會不應「無故阻攔」。話說得容易,但望他能明白,立法會並非橡皮圖章,以上提出的種種正是急市民所急的根本問題。唯有盲目追捧執政者之議員,才會對這些關鍵問題視若無睹。梁先生,請見諒!